筹资助困
从2001年以来,集美校友总会积极筹措基金,坚持开展对在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活动,形成了总会工作的一大特色。
王瑞庭海上专业助学金
2001年,集美校友总会了解到时下考取海上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子弟,进校后生活十分困难。为帮助这些海上专业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鼓励海上专业学生刻苦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总会理事长任镜波校友积极联络,终于争取到印尼实业家、后来被集美大学聘为常务校董的王景祺先生生的捐助,在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设立"王景祺海上专业助学金"。 该项捐助的金额2001年为20万元,2002、2003年为30万元,从2004年起增加到37.5万元。资助的学生每人每年3000元。从2004年起,每年资助的贫困学生有99名。到2010年底,王景祺先生生已为这个项目捐款260多万元,享受这项资助的学生已超过946人次。
德慈助学金
2003年,集美校友李尚大先生和乡贤李德报先生接受集美校友总会的要求,在集美校友总会设立了"德慈助学金"(德是李德报的德,慈是用李尚大先生创办的慈山学园的慈)。"德慈助学金"在2003、2004年各资助50名贫困生,每生1000元;2005年资助的学生有100名,每生1000元;从2006年起,每年资助学生100名,每生2000元。到2010年底,李尚大先生和李德报先生已为这项助学金捐资120万元,有740多名学生享受了这项助学金。
陈村牧助学金和嘉泽助学金
2004年,集美校友总会在征得陈村牧先生家属的同意后,将陈村牧基金的表彰对象改为在校的贫困生,成为"陈村牧助学金"。同年集美校友总会又设立了"嘉泽助学金"(弘扬嘉庚精神,泽人泽已),向海内外校友募集助学资金。"村牧助学金"每年资助30名贫困生,每生1000元;"嘉泽助学金"每年资助50名贫困生,每生1000元。2010年起,"村牧助学金"每年资助50名贫困生,"嘉泽助学金"每年资助60名贫困生,每生1000元。
南洋船务海事助学金
南洋船务海事助学金,是南洋船务有限公司从2010年起在集美校友总会新设立的专项助学金,该公司每年捐赠10万元,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的航海技术、国际航运管理、物流管理和轮机工程学院的轮机管理,以及集美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航海技术、轮机管理等专业的贫困生提供无偿资助。时间暂定三年,每年为50名贫困学生每人提供2000元的资助。
南洋船务有限公司从2010年起,每年还捐赠3万元,资助集美校友总会开展陈嘉庚英语知识竞赛活动,时间暂定5年。
南洋船务有限公司于2005年1月在香港注册成立,公司设在福州,南洋船务在庄金华和周遵龙两位董事的领导下,在常务副总林茂兴和轮机长林璟及全体员工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规模日益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福建地区的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在国内外航运市场赢得良好的声誉。2006年12月底挪威著名的世界航运报刊《贸易风》(TRADE WINDS)对公司的发展状况及良好声誉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杜成国助学金
2010年10月19日,在集美校友总会举行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校友会暨《集美校友》杂志90周年活动之际,香港集美校友杜成国为集美校友总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会馆建设,80万元作为助学金(存本用息),取名"杜成国助学金",专用于资助集美中学的贫困学生。
杜成国校友已进入古稀年龄,但仍然风雨无阻地在香港维多利亚广场为游人拍照谋生,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辛苦挣钱,与其说是为了生计,不如说是为了给母校捐资。他夫妇一天的生活费不过百元,而他每年都数次为母校捐款,每次出手都是数千元,数万元之巨。他捐助的母校单位包括集美中学、集美校友总会、《集美校友》基金、香港集美校友会的各个组织,甚至《集美报》。每次母校有人到香港,他都热情接待。无人不为他对母校的一片深情所感动。
校主陈嘉庚倾资兴学,杜成国学习校主的精神,倾资助学。从杜成国身上,我们看到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精神,看到陈嘉庚光辉精神的折光。
自辉助学金
2010年底,陈自辉校友决定在集美校友总会设立《自辉助学金》。从2011年起,每年捐赠4万元,资助20名在集美学村就学的福清籍贫困学生,每人2000元,暂定3年。他说:"教育是兴国强民之本,少年强则中国强,能帮助一些贫困学生,也是我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我希望我的同乡学子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陈自辉,出生于福建福清,1986年毕业于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当过8年海员,从事过3年外贸工作,现任江西胜康(新余)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新余融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新余市政协委员、新余市福建商会荣誉会长、新余市侨联委员。
陈自辉是一个思源、思进、思报的热心人,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扶贫济困公益活动。为支持教育事业,2007年,陈自辉赠送给高新区胜利小学价值近千万元的20亩土地用于校舍建设;他每年都要拿出一笔资金帮助贫困学生读书上学。他先后为福清、瑞金市、新余县中小学捐资100多万元,还为九江、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等地捐献巨额救灾款。他尽心尽力地承担起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及时帮助重病学生
集美校友总会设立的这几项助学金,有力地帮助了集美各母校的贫困学生。总会在平时也十分关心一些突发性的、急需帮助的学生。2006年,在得知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黄秀兰同学身患重病,需做换肾手术的消息后,集美校友总会及时为她资助了1万元;2009年,集美大学理学院07级学生许琼兰患白血病,医疗费有困难,总会给予1万元的补助;同年,集美大学政法学院08级学生张知音患突发性脑血管畸形,集美中学高一学生陈萍萍患骨癌,总会也都给予补助5000元。总会的举措,受到社会的广泛赞扬。厦门市委副书记陈炳发在全市民间组织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高度赞扬了集美校友总会筹资助学的善举。
广大校友慷慨解囊
广大校友对总会的这一举措十分赞赏,也十分支持,纷纷踊跃为嘉泽助学金和陈村牧助学金捐款。到2009年底为止,广大校友捐献嘉泽助学金达54万多元,捐献陈村牧助学金达110万多元。
香港吕维穆校友非常热心帮助贫困学生,自2004年集美校友总会创设嘉泽助学金以来,他每年都为这项助学金捐献5万元人民币,到2010年已捐资人民币35万元。总会向他表示感谢,他总是说,那是自己应该做的,不值一提。他还说,他年轻时家贫,是校主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是校主的资助,他才得以完成学业,他才有今天。他为学弟学妹尽点绵薄,难以报答校主之恩。他甚至还反倒感谢集美校友总会给他提供了尽点心意的机会。
一种新的风气正在形成
这种捐资助学,传递爱心,不仅是对受资助的同学的一种激励,也是在各校师生中,甚至是在社会上树立一种新的风气。
陈萍萍同学收到总会的捐款后感动不已,立即给总会写了感谢信。信中说:总会的关心使她增添了对生活的热爱!面对人生的磨难,她要顽强地生活下去,加倍地努力学习,将来也经尽自己绵薄之力回报我们的母亲——祖国!
2008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唐凯同学把学校颁发的500元奖学金,捐赠给嘉泽助学金。他深情地说:"请你们把这份钱,用于帮助经济困难的同学。"
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张维同学,是湖北省京山县贫困农民家庭的子弟,2002年"肩负着父母的期望,心藏立志成才的理想",考进了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他家收入低微,加上还有一个弟弟在读高中,入学时家里就已债台高筑。在那最困难的时刻,是王景祺先生的海上专业助学金帮助他渡过了难关,他享受了两年海上专业助学金(共6000元)。他对王景祺先生的善举无限敬佩。2005年,他在给王景祺先生的信中说:"先生崇高品德将是我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我将鼓励自己像先生一样,做一个有善心的人。"就在这一封信中,他向王先生做了两点承诺:"一、做一名优秀的国际海员,为中国海员争光;二、在我工作以后,及时将先生资助的6000元钱寄给王瑞庭海上专业助学金管理小组,以表达我对先生的谢意。"张维2006年毕业后分配到华洋海事中心工作。工作不到一年,他便履行了自己对王景祺先生的承诺,在家庭经济还没有宽裕的情况下,就给集美校友总会寄来了6200元,表示将这些钱来帮助其他的贫困学生。
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的另一名同学谷纪川,在校时享受了两年海上专业助学金,共获得资助6000元。他在大学毕业之前,给出资设立海上专业助学金的王景祺先生写感谢信,他说:"大学四年,是您老无偿地资助了我,使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如今,我就要毕业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要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以报答您的关怀。"谷纪川同学时刻铭记着王景祺先生的恩德和自己对王先生的承诺,于2009年5月便给集美校友总会汇来8000元。其中 2000元捐给集美校友会馆,其余6000元用于资助轮机工程学院的贫困生。
还有不少受过资助的同学,都表示参加工作以后,要尽自己之所能,资助其他贫困的同学。这种爱心的传递无疑是一股无形的力量,陶冶着广大学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