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合力把宝珠屿建设成嘉庚文化主题海岛公园
小张
在集美西海域最末端距离海岸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面积约4300多平方米的小岛,名叫宝珠屿。岛上绿荫拥簇,中央白塔耸立,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秀丽。宝珠屿曾经是一座荒野的无人岛,陈嘉庚次子陈厥祥于1963年在该岛建宝珠塔纪念母亲。岁月流逝,宝珠屿一度破败不堪,杂草重生。为了整治宝珠屿,已经六十多岁的集美退养老渔民张金发卖掉了位于灌口和同安的三处房产。在市政府、海洋渔业局、区政府、区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区农业局、集美侨英街道、集美校委会、陈嘉庚纪念馆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张金发苦心开发和经营小岛。经过他十几年的努力,小岛呈现出勃勃生机,焕然一新。2015年2月,国内第一座民办岛上嘉庚文化陈列馆正式揭牌,退养老渔民张金发成为宝珠屿第一任“岛主”和陈列馆第一任馆长。陈列馆主要展示陈嘉庚及亲属后裔事迹照片和民俗家风。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到小岛参观,并给予肯定,表示赞赏。

张金发向陈嘉庚长孙陈立人(右)介绍宝珠屿嘉庚主题公园规划
目前,厦门正在规划开发“串岛游”,将火烧屿、大兔屿及宝珠屿等无人海岛开发成休闲旅游海岛。在“岛主”张金发、陈嘉庚纪念馆和集美校委会等的申请和呼吁下,海洋渔业局推出了《宝珠屿保护与利用项目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中,宝珠屿定位为以嘉庚文化为主题的海岛公园。公园以“保护优先,适度利用,岛海兼顾,协调发展;因地制宜,低强度开发;不与上位规划相违背”为设计原则。内容以丰富岛上嘉庚文化为主,对岛上游船码头及岛上原有道路进行景观恢复、增加太阳能供电设备、增设沼气化粪池等完善岛上基础设施,把嘉庚主题公园与“串岛游”结合在一起。张金发说:“我们正在对岛上资源进行整理扩大,准备在原有陈列馆的基础上增加一处陈嘉庚后裔陈列馆,寓教于乐,希望更多游客在休闲之余,能感受到陈嘉庚精神的熏陶。”
、集美校委会副主任陈呈(左一)介绍宝珠屿嘉庚主题海岛公园规划方案及想法。.jpg)
张金发向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菱(左三)、集美校委会副主任陈呈(左一)介绍宝珠屿嘉庚主题海岛公园规划方案及想法
2015年11月23日,宝珠屿嘉庚文化陈列馆馆长张金发和新加坡爱国华侨领袖陈六使先生后裔、马来西亚拿督陈锡远等一起,为新落成的宝珠屿嘉庚码头和陈列馆接待处揭牌。中央电视台、厦门电视台、集美电视台、福建日报、海峡导报、集美报、侨乡新闻、厦门网、新华网、东南网等新闻媒体参与并发表相关报道。码头位于全国总工会劳模疗养中心附近海域,以泵船的基础上建成,面积500多平方米,建设费用三百多万元。站在码头上,游客可以清楚的看到三公里外的宝珠屿和小岛上的宝珠塔,行船也只要十几分钟。码头建设方——全国总工会劳模疗养中心滨海别墅总经理吴志辉说:张金发馆长已经65岁了,为弘扬嘉庚精神,卖了房产,成立陈列馆。这种精神使他很感动。他想把码头捐献出来,为弘扬嘉庚精神出自己的一份力。吴志辉还无偿地捐出一栋别墅,作为游客前往宝珠屿的接待处。此举为游客上宝珠屿增加一条捷径。吴志辉透露,中心每年接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劳模有两三万人,如果包括其他游客,一年的接待量将达到三四十万人。中心将把客源引流到宝珠屿,让海内外游客更好地领略集美的海岛风光,同时,接受嘉庚精神的熏陶。
在嘉庚文化陈列馆接待处,从马来西亚远道而来的陈锡远说,嘉庚码头是一座弘扬嘉庚精神的桥梁,码头的建成、投用,大大方便市民、游客前往参观。馆长张金发希望有更多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弘扬嘉庚精神。吴志辉表示,目前,集美海域周边已经有不少像园博苑这样很好的旅游资源,但还缺少一个旅游码头,宝珠屿嘉庚码头的投用,不仅可以增加宝珠屿的上岛人数,还可以与规划中的“串岛游”很好地结合。
、张金发(右一)、吴志辉(左一)参加嘉庚码头落成典礼.jpg)
陈六使孙子、马来西亚拿督陈锡远(右二)与张金发等参加嘉庚码头落成典礼
2015年10月,集美侨英街道编辑出版了一本有关厦门老渔民退养、创业、弘扬嘉庚精神的画册----《老人与海》,陈嘉庚先生的长孙陈立人先生为其作序。画册的主人公是退养老渔民、宝珠屿“岛主”和陈列馆第一任馆长张金发,画册里亲切的称呼他为“胡子张”。画册描绘了“胡子张”勇于探索,大众创业,投身公益的感人事迹。
陈嘉庚先生的长孙陈立人听到“胡子张”的故事,带领嘉庚后裔及陈文确六使的后裔登岛参观,游览。他们感谢张金发的艰苦努力,赞扬他的无私精神,同时希望陈列馆越办越好,为嘉庚精神的代代传承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增添正能量。陈学新为“胡子张”写下了“老人与海乐平生,失地耕渔伴鹭腾。珠屿拓荒鸿雁志,嘉庚文化沐薰风。”的诗句。

宝珠屿嘉庚码头
今日,宝珠屿正迎来络绎不绝的海内外游客。
张金发说:“我老了,力不从心。我只是开了个头。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像吴总那样贡献力量,一起弘扬嘉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