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32、陈嘉庚与古龙食品的渊源

·陈新杰

忠孝仁义祖传的家风

集美社陈氏族谱记载,陈嘉庚的上逆七代祖陈元伦,因其父陈戴义“逝在外省,葬在外地”,而“自愧为子不能尽其葬祭之礼”“未尝一刻忘也”,而背井离乡,只身千里寻亲骸。历尽艰辛虽无果,但其大孝之佳话被载入族谱。陈戴义逝在外省,是因为他跟随郑成功北伐,攻打南都(京),战死沙场,而忠骨埋青山。祖辈的忠勇、大孝深深教育着陈嘉庚。陈嘉庚一出生就一直生活在祖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社会环境,这使他忧国忧民,而先辈的榜样更使他树立了以兴国为己任,报效祖国的志向。

集美小渔村,1平方公里多的陆域由七座小山包构成,无溪无河,农作地匮乏,收成望天,年年农业收获无几。因所处既是半岛之尾,也是浔江之尾,既不靠县城街市,也不临乡间墟圩,盛产的七耳蠔尽管其个体小,肉质嫩,味鲜而不腻,品质佳,销售量却极低。人们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加之社会腐败,民不聊生,不少人或过台湾或下南洋谋生。留守故里的人们为了生计,锅里争、窝内斗,常操刀举枪,同族相残。陈嘉庚14岁那年,族人为建屋发生争议,互不相让,酿成房角间的严重械斗,毙命者达十余人,房屋焚毁十数栋。这场大规模械斗惊动了四邻及官府,同安县令派兵弹压,但双方结仇大,官兵一退,打斗又卷土重来。就在官府和族长束手无策之时,陈嘉庚的母亲孙秀美站了出来,将嫁入陈家十几年省吃俭用的积蓄“数百金”倾囊而出,抚恤死伤家属,代赔双方损失,终将械斗平抚。这场大械斗虽然平息,可过后小武斗仍不断发生,陈嘉庚的母亲也无可奈何。

 

立志治贫治愚改变家乡面貌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族亲自相残杀,流血结仇,伤透了少年陈嘉庚纯真的心,母亲的慈善大度同时也教育着陈嘉庚。社会现实使少年嘉庚领悟出贫困与愚昧是族亲不和的根源,只有治贫治愚才能根本改变家乡的社会状况,他决心像母亲一样,为改变家乡的面貌作出自己的贡献。

1912年秋,事业有成的陈嘉庚携家眷,带着创业盈利的积蓄,押着七千多元购置的机器设备意气风发地踏上返回故乡集美的漫漫水路。这是陈嘉庚第四次回梓。

陈嘉庚第一次出洋前,家乡的生活现实使他树立了治贫治愚改变家乡面貌的志向。走出家乡,闯荡商海,见过世面之后,他领悟到家乡只是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缩影。他立志为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尽力,并从自己的能力出发,从家乡做起,由近及远。他说:“夫公益义务,固不待富而后行,如必待富而后行,则一生终无可为之日。”又说,“凡有诚意为公益者,必须先近后远。”

要治愚应该办新学,要治贫应发展工商业,而家乡的治贫最快捷的途径便是给海蠔找销路,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制作海蠔罐头。因此这次他回故里,目的是在集美社创办食品罐头厂,冬春季加工海蛎,夏秋季加工龙眼荔枝等水果,同时,创办集美小学校。

 

古龙罐头与集美制蠔罐头的渊源

轮船越过重洋到达厦门港,靠太古码头。陈嘉庚的好友、厦门“金永洽合记”的老板在码头迎接。他告诉陈嘉庚制蠔罐头的技师还没招到。早在当年五月间,陈嘉庚就委托他在厦门的《南声》日报上刊登题为“聘请制蠔师”的广告,广告上写着“新加坡谦益号拟于秋间设厂厦门附近之地方制造海蠔罐头”。“谦益号”是陈嘉庚的一个店号,“厦门附近”即为集美。可快半年过去了,没人应聘。

陈嘉庚当即在太古码头栈房后的电报局给日本朋友发电报,请他代聘一位会制蠔罐头的技师,月薪许以大洋二百元,应聘者入冬前必须到位。

换乘的木帆船在集美海摆渡口(今岑西路121号南天堂前)上岸,在惕斋楼上安身。陈嘉庚行装甫卸,便为罐头厂奔忙,他要罐头厂赶在海蠔生产的旺季到来之时开工投产。初冬到来,制罐头的厂房建好了,制罐技师也来了,闽南乃至福建有史以来第一家海蠔罐头厂开工了。

罐头生产的第二天一早,陈嘉庚来到工厂,日本技师献上头天制成的罐头。打开罐头一看,一颗颗海蠔缩得像小豆粒一般,拿筷子一夹,蠔体便化开了,多夹几个便成了蠔泥罐头。

陈嘉庚当即询问是否制罐的火候过了。技师说,这是依制水产品罐头的火候而生产的。陈嘉庚要求采用不同火候进行生产,试制各种火候的罐头,经鉴定、筛选,再成批生产。

十天后各种火候的罐头,全都试制出来了。一罐罐打开,低于标准火候的全部变质发臭,高于标准火候的都成了糊。陈嘉庚与技师经一番研究,得出结论——集美的海蠔不宜做罐头——生长周期短,一般五六个月,最长八九个月,肉质太嫩禁不住制罐头应有的高温高压。他“便将该厂移设厦门,改作大同股份有限公司食品罐头厂”(引自陈嘉庚:《畏惧失败才是可耻》),由合伙人经营管理,自己一心一意办学。

 据《闽商发展史》记载:1907年,陈嘉庚投资16万银元与人合资创办大同酱油厂;1908年淘化大同公司成立;1913年陈嘉庚将制作罐头的机器设备折价入股淘化大同公司正在筹办的罐头公司,开办大同食品罐头厂。大同食品罐头厂就是现古龙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淘化大同公司几经离合兴衰,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战爆发,被迫辗转迁移至香港、新加坡等地。新中国成立后,大同食品罐头厂获得新生,1954年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公私合营的罐头厂。1956年工厂扩建,陈嘉庚捐赠5万美元支持企业发展,企业更名为“福建华侨投资公司厦门罐头厂”。现今,厦门罐头厂已发展为“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古龙罐头始于陈嘉庚的爱国之举,古龙食品源于陈嘉庚创办的集美海蠔罐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