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荣获抗战胜利纪念章的白金泉老校友
·钟远祥

2015年9月1日,中远(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几位领导代表党中央,向新中国早期航运事业专家白金泉老先生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以赞扬他对祖国的航运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白金泉老人当时激动地说:“万分感谢党中央,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这荣誉也是给予跟我一起奋斗的同伴及职工们工作的肯定,我也代表他们接受这个荣誉。”
白金泉,福建安溪人,1929年2月生于厦门,1949年初毕业于集美水产航海学校高19组。毕业后照刘崇基校长安排前往香港工作,在华夏公司的“东方轮”客货船上任实习生。1949年7月,“东方轮”客货船接载约30位海外爱国民主人士由香港出发前往大连,拟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当时海峡两岸的政治局势异常紧张,途中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经过台湾海峡的时候极有可能遇上台湾海军。船长刘双恩、大副刘崇基、二副刘辛南、三副陈嘉禧和白金泉等12位实习生全都是集美校友,他们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如何保护这批重要人士安全抵达目的港。在全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东方轮”有惊无险地抵达大连港。
白金泉升任二副后,冲破美蒋对中国禁运,多年负责把军用物资、医药用品等一批批安全运送到国内。他们不能冒险通过台湾海峡,只得忍受大风大浪,从台湾以东的公海绕行。
1957年,白金泉受命筹办注册香港远洋轮船有限公司。公司由他和陈嘉禧,林勤三人任董事,他负责领导船员部和到海外验接船舶等的工作。万事开头难。他们从只有5个人,3艘船开始惨淡经营,十年如一日地埋头苦干,一切以公司为先,勤俭办事业。为了给公司节省开支,他甚至十几年都没有要求公司提供住宿,一直睡在公司的办公桌上。
1969年,白金泉被组织指派长驻芬兰,负责监造5艘2万吨的散货船。在这4年光阴里,他废寝忘餐,努力工作。他回忆说,自己头发长了都不舍得花钱上理发店理去。一个中国的南方人,常年生活在零下10-30度的地方,日子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1977年秋,白金泉代表香港远洋轮船有限公司在厦门签字,把“海智”轮正式移交给母校集美航海学校作实习船。
1980年,白金泉受命到台北向台湾中国造船公司订造两艘6万吨散货船。那时,海峡两岸的局势依旧不明朗,白金泉的亲人担心他的安危,都反对他去台湾。回想起那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白金泉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既然公司需要我去,我就应该去。正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毅然决然地奔赴台湾。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紧张工作,他和对方公司谈妥条件并成功签订合同。回到香港之后,代理公司通知白金泉,他的身份已被当局发现,如果再去台湾就会被抓。想起这段风云岁月,白金泉依旧心有余悸,但他觉得当初一切的冒险和辛苦都是值得的。订造的两艘散货船于1982年建造完成。
1996年,香港远洋轮船有限公司正式移交北京中远。在白金泉这不分昼夜工作的39个年头里,香港远洋轮船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香港有名的大型船务公司之一,共拥有约70艘船,达约273万载重吨。
几十年来,白金泉为祖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他说:“我的工作其实很平常,最重要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坚决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的家乡有句俗话‘行船跑马三分命’。既然当了船员,就要有不怕辛苦和不怕危险的精神。集美的校训‘诚毅’二字,早已镌刻在我的骨髓里。我这一生的工作和处事原则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实事求是,大公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