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41、传承嘉庚精神  发展华文教育

陈璇波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前身是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现仍称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简称集美华侨补校,或侨校。1953年,陈嘉庚先生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议,在集美创办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并负责筹建。1997年,国务院侨办决定将集美侨校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与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部合并,成立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向海外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人士传播中国语言文化,进行汉语培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华文学院始终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宗旨,弘扬陈嘉庚先生严谨治校的办学精神,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目前,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学生在学院就读。

 

创设华文教育知名品牌,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语言文化培训

华文学院注重培育华文教育知名品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双管齐下的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语言文化培训,服务海内外华侨华人。

在“请进来”方面,学院多渠道招收境外学生来华培训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主要有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安哥拉政府青年科技人才班、华文教育专业、海外学生来华夏冬令营短期培训、中华文化大赛等等,这些品牌项目架起中外友谊交流的桥梁,对于促进国家的侨务、公共外交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特殊贡献。

在“走出去”方面,学院积极赴海外办学,服务海外汉语学习者需求,主要有印尼自考班、泰国华文教育本科学历班、菲律宾本土华文师资本科学历班、海外师资培训、中华文化大乐园夏(冬)令营等项目,学院选派优秀的华文教师赴海外,开展汉语文化教学,促进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重视学术研究,提升教师科学研究水平

近年来,华文学院重视教师学术研究,通过打造院级课题立项,开设华文教育讲座,出台奖励条例,承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取得了良好成效。2002年以来,学院先后主办了“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国际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研讨会”“华侨大学世界华文教育论坛(香港)”,协办“第二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全球化时代华文写作与海西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承办“第五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究生论坛”“第三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 和“第一届国际华文教学研讨会”等。

 

加强海内外校友联系,凝聚校友力量共谋发展

集美学校和华侨大学都是外向型华侨学府,华文学院地处福建侨乡,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与世界各国的华社交往密切,遍布海内外的校友对母校感情深厚。华文学院(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校友会是集美校友总会的团体会员,主动和总会沟通、联络,和总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集美侨校在海内外成立的校友会有集美侨校香港校友会、香港集美侨校同学会、集美侨校泰国校友会以及福州、厦门、泉州、三明、深圳等地的校友会。通过校友会、海外华社的沟通、帮助和支持,学院扩大了海外办学空间,提升了办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许多海外人士来到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学习中国语言文化。

 

培育多元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华文学院校园文化多元,来自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学子培育了根基深厚、包容四海的校园精神。学院积极努力探索为海外华侨华人服务的新途径和方法,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如华文学院“风雅中华”文化大赛、印尼夜市暨印尼文化节、泼水节、水灯节、十佳歌手大赛、汉语技能大赛等,活动丰富了境内外学生的业余生活,营造了浓厚异域风情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印尼留学生编排的舞蹈节目《莎曼》曾获得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文艺展演一等奖。

同时,学院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留学生社会实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景色,并将社会实践活动材料结集成册,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社会的了解。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身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在总书记回信的巨大鼓舞下,华文学院要进一步团结全体师生和海内外校友,积极弘扬“嘉庚精神”,坚持为侨服务,凝心聚力打造国内知名华文教育基地,为共筑“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作者: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