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嘉庚精神鼓励我前行
周添成
我今年已经八十有二,回顾这一生,我给自己写下这样的评语:平凡但不平庸。穷根究底,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深受陈嘉庚精神的熏陶与教育。
我们知道,陈嘉庚先生一生诚信经商办企业,领导海外侨胞抗日救亡,在家乡倾资办学,对祖国做出了重大贡献,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陈嘉庚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陈嘉庚精神的核心是爱国。回顾我走过的人生历程,不难看出陈嘉庚精神对我的影响。我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马来西亚,正是日寇侵略我中华,祖国同胞奋起抗战之时。海外侨胞在侨领陈嘉庚先生领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我亲眼目睹爱国侨胞愤怒焚烧东洋货,广大侨胞为抗日捐出血汗钱的动人场景;我亲身参加华侨组织的街头抗日宣传、义卖爱国花活动;我节省零用钱支援抗战。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田里布下了爱国的种子。日军占领南洋期间,我们华侨子弟有志气,宁愿荒废学业,也不上日语学校。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南洋光复,我们与祖国人民一同欢呼雀跃,分享胜利的喜悦。抗日战争对我们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法、荷等殖民者变本加厉,对殖民地人民实施高压政策,实行残酷的统治。殖民地人民既无民主,也无自由,纷纷起来造反,争取独立。广大华侨青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便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升学、就业,形成上世纪50年代的“回国潮”。我就是当年较早一批回国的侨生。回国以后,我先后就读的集美中学和厦门大学,都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我在集美求学期间,陈嘉庚先生已回国定居,我们经常聆听校主的循循教诲。他为集美学校制定的“诚毅”校训,教育我们要“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其核心内涵就是爱国。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教育我们要为国家,为民族,坚持不懈地奋斗。总之,我是在陈嘉庚精神的熏陶与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一路走来,有坦途也有坎坷。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把我回国的满腔热忱硬说成是“别有企图”等等,但我仍然坚持爱国不动摇。我之所以没有被这些不实之词压垮,全靠“嘉庚精神”的有力支撑。我牢记“诚毅”校训,不管蒙受多大委屈,仍然坚持堂堂正正做人。当然,我也有顺境的时候,1984年被调到浙江省侨办担任领导职务。我铭记校主以及母校老师的教导,不敢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我没有因为地位的改变而改变自己一贯坚持的做人做事的原则。侨务工作是为侨服务,我是一个归侨,又是受过陈嘉庚精神熏陶与教育过的侨校学生,更应当尽心尽力为侨办实事难事。在职期间,我长期分管侨办对外宣传,我与侨办的同志一起落实侨务政策,平反了归侨侨眷的冤假错案,创办《浙江侨声报》,筹建浙江省华侨华人研究会,等等。在工作中,我边学习边实践“嘉庚精神”。《南侨回忆录》是我学习陈嘉庚精神的主要课本;《集美校友》给了我多方面的帮助。我还动手撰写有关陈嘉庚先生与陈嘉庚精神的文章,在侨报侨刊上发表,让更多的人了解陈嘉庚先生与陈嘉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