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24、集美石鼓路趣事

陈少斌

集美“石鼓路”地处集美学村中央,是贯通集美街道南北方向的一条主要交通干道。它大大便利当地人民群众生活购买消费和各级学校师生教学与往来。路面几经修建,坚实美观,两侧紧临人行道则围着古香古色的护栏,以策安全,栏内嵌以集美风光胜景,美不胜收。

道路的命名与建设

据传,该路起点的郭厝社海边,原来有一块大石形似鼓,人们从这里往返海域劳动,称石鼓路头(即今龙舟池北畔,集美侨校东南的“天南”门前一带)。所以,开辟道路时,取名“石鼓路”。

据区地方志载:石鼓路始建于1983年,九十年代再向北拓展,原为石砖路面,全长1852米,宽18米,双向车道,面积3336平方米。

石鼓路自龙舟池北畔“天南”门前起,向北延伸,穿过嘉庚路、集岑路,抵塘埔路;拓展时从塘埔路开始,又穿过集源路、银亭路,接连印斗路。

南北段旧貌与新颜

石鼓路至塘埔路段的东侧依次是:中池,原来是海域;内池,曾开辟为游泳池;跨过嘉庚路是集美学校委员会,早期是手工教室,后来是建筑部,再后是印刷厂;钟楼、集美小学与开发商合建的商住楼的商店、工商银行;跨过集岑路,有一系列的小店铺,原为大操场地西侧;财税宾馆、建设银行等,直抵塘埔路。

西侧依次是:“天南”门,小商店;跨过嘉庚路是锦君宾馆,原印刷厂;岑东居委会、餐饮店、卤味店,原是称为小巴黎的小卖部;体育馆,原为厕所、音乐室;跨过集岑路是财经第一至第五号的教工住宅楼,原是集美中学大膳厅,即西膳厅。

塘埔路以北,延伸至印斗路,这一带原来是宽阔的田野山川。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成为今天繁荣的商住地区。

公交站点设置

石鼓路建成后,公交公司自南而北的上下行车道,各设置七个站点,便利群众出行搭乘:即龙舟池站、工程机械学院站、财经学院站、地税站、轮机工程学院站、师范学院站,还有石鼓路站。

其实,在石鼓路上的每一个站点,都可以称为“石鼓路站”。其中六个站点都以就近建筑物或校院命名,为什么石鼓路站不采用附近的建筑物或单位命名呢?那里有集美小学;有集美学校标志性建筑钟楼;有集美学校委员会;有集美学校体育馆;有工商银行大社分行等。从中择一适宜者名之,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