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23、李成義对公益事业的贡献

2016年5月10日,新加坡著名的慈善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李氏基金主席李成義先生在家中安祥辞世,享年95岁。

李成義1921年出生于新加坡。他是新加坡华侨银行创办人李光前的长子、陈嘉庚的外孙。李光前早年在陈嘉庚公司工作,因为英语好,为公司解决了不少问题。李光前希望儿子李成義能很好地掌握中英双语。于是,李成義便同时上两种学校,上午上英校,下午读华校。

抗战爆发后,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举为主席。血气方刚的李成義积极响应外祖父陈嘉庚的号召,参加募捐活动,筹款支援祖国人民抗日。1939年,李成義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沃顿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46年,李成義从美国回到新加坡,进入南益集团。他被派往印尼,重建在战争中受毁的橡胶园,他的经营才能不断表现出来。1955年,他开始接手李氏集团在印尼的生意。朝鲜战争爆发后,橡胶价格暴涨,南益胶业的年贸易量占当时世界胶业年贸易量的四分之一,继其父李光前之后,李成義成为“橡胶大王”。十年后,他成为掌管整个李氏集团的总裁。1957年,李成義从父亲李光前手中接管李氏基金。他从父亲手里接管的不仅是集团的产业,更重要的是继承了外祖父和父亲“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倾其一生为大众,尤其是为弱势群体谋福祉。

李成義说:“我父亲捐赠过的慈善项目不计其数,我的外祖父更是倾其所有,把他所有的财产都用来资助社会福利事务,连一分钱都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孙。”李氏基金是新加坡最大的慈善组织,不仅惠及新加坡人,还资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受惠者无种族、语言、宗教、国籍和区域之分。截止目前,李氏基金为慈善事业累计捐赠超过7亿新元的善款,其中教育捐款占75%。由此可见李成義对教育的重视,还可看出外祖父陈嘉庚倾资兴学的精神、父亲李光前服务社会的理念对他影响之深。

为继承、发展外祖父陈嘉庚的事业,除继续在李氏的故乡南安支持教育等事业外,以李成義为主席的李氏基金自1980年起就在中国大陆的其他地区做公益事业。30几年来李氏基金先后捐巨资支持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南安梅山光前学村、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等中国内地公益事业。

李成義像他父亲一样,十分关注厦门大学的发展。他承诺:“视厦大发展情况,在能力范围内,酌情考量,略尽绵薄。”从1994年到2016年的20多年间,李氏基金几乎每年都给厦大捐款,总计近50笔,金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践行了他 “略尽绵薄”的承诺。

集美学校也深受李氏基金之惠。在集美学村,李氏基金捐赠的项目随处可见。从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的竞武馆、综合训练馆,到集美大学新校区的嘉庚图书馆、光前体育馆,到集美中学的福山楼,到集美校友总会的办公用车等都是李氏基金捐资兴建或购买的。2010年4月,李氏基金捐资新加坡币1000万元支持集美大学创办陈爱礼国际学院。陈爱礼是陈嘉庚的长女,是李氏基金创始人李光前的夫人。以陈爱礼的芳名命名该学院,是校方和捐资人共同的心愿。

 李成義先生乐善好施,泽披世人。他为人处事十分谦逊低调,很少有关于他的报道出现在媒体上。李成義先生热心公益,大爱无疆的精神,赢得千百万人的尊敬,获得社会和有关当局的认可。1992年,他被新加坡总统授予“公共服务星章”;1993年,被新加坡国家福利理事会授予“余炳亮奖”;2002年,获颁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文学博士荣誉学位;2007年,又获瑞银和安永“终身成就奖”;2009年,获颁南洋理工大学文学博士荣誉学位,新加坡总统纳丹为其主持颁授仪式。 (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