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央视主持人白岩松集美开讲:《我眼中的这些老头》
5月21日,央视名嘴白岩松应陈嘉庚纪念馆邀请到集美学村开讲《我眼中的这些老头》。集美学校是黄永玉青少年时生活、成长、蜕变的地方。他曾在集美学校求学多年。在集美,他爱上了阅读和文学。陈嘉庚纪念馆举办《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作为同期配套活动,邀请白岩松开讲黄永玉等一批文化老人。
“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
“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展览的作品全部围绕着文学展开,诙谐有趣、富有深意,是黄永玉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及其个性的真切呈现。展览共展出黄永玉文学创作手稿、文学作品插图、自创文学体裁的“文与画”和与文学有关的绘画、书法、设计等不同样式的作品200多件。

到陈嘉庚纪念馆约会黄永玉
5月21日上午,白岩松、李辉一抵达厦门就冒雨直奔陈嘉庚纪念馆参观黄永玉作品展。看到黄老的画《鸟是好鸟,就是话多!》白岩松自嘲说,这是黄老画给主持人的。
在集美大学聊老人
一千多听众冒大雨前来,不虚此行,享受了一场极为精彩的演讲。在讲座中,白岩松依然延续他一贯的敢说敢言、思辨的风格,睿智幽默,妙语连珠,侃侃而谈讲他眼中的老一辈文化人。与集美学子们谈人生、谈文学,鼓励学生重视阅读,重视大学校园集体友谊。 一个人的一生要做两件事,谈一次轰轰烈烈的或成功或失败的恋爱, 和老人聊天。

年轻人要和老人聊天
白岩松鼓励年轻人多和老人聊天,“年轻人应该当‘贼’,去偷老人身上所有的精神财富。”
资深媒体人白岩松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出版了《痛并快乐着》、《岩松看台湾》、《岩松看日本》、《岩松看美国》、《幸福了吗》、《白说》等作品。他曾在其作品《幸福了吗》说道:“在我的人生目标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将来成为一个好玩的老头,就像我现在喜欢的好多老头一样。比如黄永玉。”
讲座中白岩松讲述了他接触过的黄永玉、季羡林、韩美林、启功、黄苗子、郁风、侯仁之等老人,讲他们的趣事、人格魅力,“老先生们看人,不仰视,不俯视,甚至高看普通人。”白岩松说,很多老先生包括黄永玉都是“低姿态”的人,他们的胸怀,像河流一样宽广辽阔。他说,人格,是超越一切的学问,这些老先生乐观、豁达,从他们身上我们能“读”到“柔韧”的人格力量。 “错过了老人的文字,就错过了他的一生,也错过了和老人聊天这样一个迅速成长的机会。”他打趣说,这也是一些年轻人没找到女朋友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能够更加镇得住对方的谈资。
关于黄永玉: “大家一提到他,就会想起画家这称谓,可在我眼里,他是文字第一,木刻第二,画画第三。”

讲座中白岩松提到最多的是黄永玉。白岩松说,一篇好的文章要具备“情、趣、识、思、智”。在黄永玉老先生的文章中,“情”和“趣”总是扑面而来,但在拥有一定阅历的人看来,却有想“大哭一场”的冲动,因为隐藏在淳朴文字背后的是“思”和“智”。“我在黄永玉老头的笔下,总是能看到发明。每个写作者都承担着对中文的再次发明。看似普通的文字,被重新组合,意义就不一样了。”白岩松说,这就是他为何愿意读老人写的东西,因为老人最得意、最失意的时候过去了,人生进入了更宽阔的阶段,这时候说假话已经没有意义了。文字是浓缩的结晶,阅读黄老先生的文字,分享他的智慧、思考与幽默,对每个人都是很珍贵的机会。 “那个时候,时间与精力就像希望一样用不完。”黄永玉回忆学生时代时的这句话,让白岩松热泪盈眶。
“集美有一种孝道叫陈嘉庚”
现场的随机提问将讲座推向高潮。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困惑,白岩松回应说每个时代的青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建议年轻的大学生们珍惜短暂的大学时光,过该过的集体生活,别被手机铐住,还原本真的生活,多阅读,多思考,多和老人聊天,从他们身上吸取人生的精华和智慧,“偷”取他们的精神财富,是可以让自己迅速成长的途径。
在回应听众关于孝道的提问,白岩松回答 “在集美有一种孝道,叫陈嘉庚!” 让在场的听众感动不已! (林东霞/文 彭何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