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寻亲记
广州陈嘉庚纪念中学 初二5班 江蕊

江蕊
这是一段感人的寻亲故事。福建第一侨民师范学校与广州第二侨民师范学校都是陈嘉庚先生在抗战时期提议建立的,称为侨一师和侨二师。两所学校的名字都已消声多年。近年,广州出现一所陈嘉庚纪念中学,“陈嘉庚”的大名引起集美校友总会的注意,他们开始寻找并认了这位亲兄弟。
十年前,任镜波老先生等人来到广州,几经波折,终于找到这个多年没有联系的亲兄弟。今天,我们来到厦门寻亲。这里,嘉庚精神无处不在,让我们为之感动。
2006年12月,广州市三十中学正式改名为陈嘉庚纪念中学。远在厦门的任镜波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便开始打听这个学校的来历。原来这所学校是原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演化而来。而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是陈嘉庚先生在抗战时建议国民政府教育部创办的。这也就是更名“陈嘉庚纪念中学”的缘由。
2007年春节一过,任老师带着陈教授、钟老师,在广州校友黄老师的陪同下,以集美校友总会的名义前往广州寻找这位兄弟。一下飞机,他们就马不停蹄地往陈嘉庚纪念中学赶。但是学校刚改名,没有地图,也很少人知道。
任老师他们东问西问无果,便改乘的士,希望整天穿街走巷的的士司机能把他们送到目的地,可司机是个新手,也不知道这所刚改名的学校。他带着他们四人转了一圈又一圈,还是找不到学校。任老师他们心里着急,可着急有什么用呀?幸好,任老师做事周到,事先查到广州市教育局的电话。他给教育局打电话,得到详细的地址:西湾路大岗元广大医院附近的一条小街上。
他们终于找到了陈嘉庚纪念中学。四人一下车,便看见一座嵌有“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十个金色大字的校门。他们走进校门,校园内早有老师在那里迎接。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与远道而来的四位老师握手。
四位老师跟随着迎接他们的老师走进校园,瞻仰矗立在校园中的陈嘉庚先生雕像。国立侨二师的石碑讲述着属于这个学校的过去;刻在教学楼上的“诚毅忠公”四个大字激励着莘莘学子在里面刻苦读书、学习……
那一刻,任先生不远千里寻亲的精神和陈嘉庚先生倡导的“诚毅”精神重合了!是啊,校训上的“诚毅”,诚以做人,毅以处事,寻亲背后所蕴含的不就是“诚毅”精神吗?
也许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拥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嘉庚精神”,就是“诚毅”。寻亲不是偶然,不是意外,是“嘉庚精神”造就的结局。因为寻亲,我们传承了精神,延续了传统,开始了新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