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传播、诠释“嘉庚精神”
——《厦门报刊阅评》对《集美校友》2015年第6期阅评
2015年第6期《集美校友》,把弘扬“嘉庚精神”、传递正能量作为主旋律,有大义,也有大爱,较好地体现了侨刊乡讯对外宣传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纪念、缅怀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支持者和襄助者陈六使先生,以弘扬“嘉庚精神”。2015年是南洋大学创办60周年,南大校友们把纪念活动选在校主陈六使先生的故乡厦门集美举行,其深切缅怀感恩之情不言而喻。《2015南洋大学校友缅怀陈六使之旅在厦门举行》( Pl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P12)、《诚毅学院举办缅怀陈六使之旅文艺晚会》(P13)等文章,虽是活动动态报道,但版面的份量还是较重的。陈六使先生追随陈嘉庚先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谋求华人在海外的生存发展,维护华人在海外的正当权益,一生尽心传承中华文化。他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先导者,其发起创办的南洋大学是海外第一所华文大学。《201 5南洋大学校友缅怀陈六使之旅在厦门举行》一文中,其嫡孙、马来西亚拿督陈锡远先生重述了陈六使在南大毕业典礼上讲的一段话:“南洋大学的声誉乃是其所有毕业生的声誉的总和。那么,大学又期望什么回报呢?又有两件事情,首先你对国家要忠诚,其次是为最大多数的人民大众谋福利。要忠诚、勇敢、谦虚,对学术与事业永不停止进取!”这一段话与我们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其崇高的民族大义让后人敬仰。报道在缅怀陈六使先生,追思他为华人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宣传了陈六使先生对国家、对民族忠贞的爱和回馈社会的高尚品德,呈现满满的正能量。
二是宣传集美校友的善行义举,传播和诠释“嘉庚精神”,满满的大爱,很温暖。《30年的酸甜苦辣:不死心,不后悔》(P4) 一文,让我们知道了安溪培文中学校主施金城老人。他怀着为家乡扫除文盲,消除贫困做贡献的赤子之心,历经30年艰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培文中学办得越来越好。在今年1 1月29日安溪培文中学30周年的庆典上,老人的一句话:“30年的酸甜苦辣:不死心,不后悔。”听者无不动容。正如安溪县县长所说:“施金城一生艰苦创业,生活简朴,却为家乡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倾尽家财,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虽然是安溪培文中学的30年庆典,但这是集美校友的善行义举,《集美校友》全文刊登了施金城先生在3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稿,并配发了《安溪培文中学举行建校30周年庆典》消息,体现了侨刊乡讯对外宣传的特点。

《集美校友》2015年第6期封面
此外,“诚毅之光”栏目推出的《助学金》( P20) 一文,是长篇人物传记《嘉庚弟子》的第37节。讲的是任镜波这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在担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1 2年间,一直秉持重义轻利、克己奉公、勤勉节俭的初心,努力践行“嘉庚精神”。一些校友、乡亲给他个人的馈赠,他又以馈赠者的名义捐赠给总会,以设立奖学金。此外,他还为设立助学金向别人募捐,自己也尽力捐献。他先后牵线搭桥为集美大学等校筹集了超亿元资金。在《厦门水产学院福州校友年会在游船上举行》( P15) 一文中,该刊主编代表集美校友总会这样评价这位老人:“在担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期间,做了三件大事,其中一件是前几任理事长没有做的工作,那就是集资助困。他每年集资四五十万元,资助集美各校数百名贫困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陈六使先生,还是施金城、任镜波两位集美校友,他们恩泽后代的善行义举,回馈社会的高尚品德,既是“嘉庚精神”的传播,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他们给予社会的满满大爱和正能量,会让许许多多的集美校友接力传递下去。(《厦门报刊阅评》是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印的内部交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