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11、危难时刻 集美医院的医护人员默默奉献

· 陈满意   李晓兰

台风来临时,突然停电。在风雨大作,黑漆漆的夜里,守候着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他们寸步不离。有的用手捏简易呼吸机的气囊,从15日凌晨3点多一直坚持到中午。清晨,为了从岛内打车回医院,有人花了400多元,有人等了两三个小时,有的穿过没膝深的水,在倒下的树丛中穿行攀爬。他们是厦门市第二医院(集美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牵挂的都是病床上的患者。

 

为患者供氧  一分钟捏气囊10多下  坚持近10个小时

“台风来临后,我们失去很多,也收获很多。科室的团结,大家的无私奉献令人感动。”厦门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何飞说,“那一刻大家都无怨无悔,更多的是考虑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让人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团结的力量。灾难无情人有情。”

在台风登陆的当晚,二院突然停电,重症监护室一片黑暗。在台风来临前,科室已经准备了21台呼吸机,都充上电备用。当晚重症监护室里有10多名医护人员。监护室里的8名患者,有的还没有苏醒,有的不能说话,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监护。有两名患者使用简易呼吸机。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呼吸的频率,按捏机上一皮球状的气囊。“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是1分钟12至20次。”何飞说,“患者呼气时手放松,吸气时要捏气囊。”

“手又酸又麻。”当晚值班的医生王兴梅说,“说不清捏了多少下,累了,同事轮流休息。”来自东北的王兴梅是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台风。她说,看到科室的玻璃碎了,窗户被吹开了,听到窗外各种破碎的声音,心里确实害怕。但那一刻只能想着患者,没有怕的时间。当晚,她家门窗被风吹破,房间大量进水。她家住23楼,老公告诉她,“当时楼跟着台风一起摇动,感觉人生快要结束了!”可她得坚守岗位,不能回去,也无法回去。她和同事们捏着气囊,从凌晨3点左右,一直到中午,近10个小时。

 医护人员一边捏皮囊一边为患者喂饭

 

患者最可信赖的人

“当时窗户被吹开了,三名同事冒着生命危险去关窗户,有的手被挤伤。”护士李阿美说着说着,哭了。本来,当晚不是她的班,但她选择留下来。她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照片,一名医生瘫倒在一处沙发上。她说,当时外科接到一位在台风中受伤的患者,需要手术,可是手术室进水,无法手术。患者转移到重症监护室,医生也跟着过来,为患者补液,输血,多名医生守护在患者身边。患者转院时,还有一名医生不放心,跟了过去。十几个小时的忙碌过后,一名医生累得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在重症监护室,家属不能陪伴在患者身边,医护人员是患者最亲的人。台风期间,医护人员联系不上一位患者的家属。他顾不上自己吃饭,打来的饭先喂了患者。李阿美用手机记录了这一感人的瞬间。两名医护人员,一个捏着简易呼吸机的气囊,一个为患者喂饭。而此时,他们都饿着肚子。

从凌晨三点到中午,连续工作近10小时,医护人员为患者捏简易呼吸机的皮囊

钻过倒下的树丛冒雨赶回医院

15日一早,住在石鼓路的护士长在倒下的树丛中,步行一个小时,赶到重症监护室。“她负责对外联络,协调等,还操心大家的饮食。”何飞说,“她忙了两天两夜,后来因身体不舒服,才被劝回家休息。她太敬业了!”

科室主任康丽鹃住在岛内。她等了两个多小时,没有等到车。她非常焦急,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无法接通。

高清医生住在泉水湾小区。15日早上,他第一个赶到科室。“当时路上的积水深没膝盖。到处是倒伏的树木,还有被掀翻的车。”他说,“手机没有信号,联系不上,心里只想着尽早赶到医院。没水没电,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他怕病人有突发情况发生,恨不得马上赶到患者身边才放心。”他赶到医院没多久,他妻子,也是医生,怀有7个月身孕,也赶到了。他一到就参加一名婴儿的抢救。李阿美红着眼圈说:“有这样的团队,有这样团结的集体,我相信二院会越来越好。”

 由于停水停电无法手术,交通阻塞,医生守在一名无法手术的患者身边寸步不离

 

抱着孩子跑向呼吸肿瘤科 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条命

台风过后,儿科的医生们早早来到医院上班。科室一片混乱,没有水没有电,暖箱监护不起作用。他们紧急把7名新生儿转到一间采光好的房间,但改变不了没电不能监护的情况。呼吸肿瘤的护士们腾出一间病房,把7名新生儿暂时安顿下来。

可是还没安顿好,新生儿科又来了一个喉炎、喉头水肿的孩子。因为台风无法及时送来救治,孩子呼吸困难,无法缓解。因为没电又紧急请了麻醉科、耳鼻喉科的医生到急诊科帮忙气管插管,同时准备气管切开手术。幸运的是气管插管顺利,患儿呼吸困难得到缓解。可是,回到了儿科重病室没多久,孩子又出现气道痰液堵塞、紫绀、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的情况,危及生命。儿科医生护士当机立断,抱着孩子快速跑向呼吸肿瘤科,呼吸肿瘤科的护士,医生们帮忙连接负压吸引。吸出痰后,孩子血氧饱和度升到95%以上,面色回复红润。大家从死神手里夺回孩子的生命!

 

吃泡面  喝矿泉水  为患者奉献

台风致使外伤病患剧增,仅15日当天,就接诊280余名外伤患者,清创缝合150余人次(不包括数十名缝合后未挂号缴费人员)。质控科康宁主任下夜班后还参与清创缝合,累得都快虚脱;门诊部郭金淘主任、张冬玲护士长始终在门诊排险;胸心外科李占清主任医师、钟宏源医生彻夜不眠地守在一名危重患者身旁;心内科主任金哲秀博士和他的团队正准备给危重病人安装支架,突然停电,整个介入团队没有慌乱,而是紧急处理。五分钟后来电,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了堵塞的血管,病人病况逐渐平稳了下来。

水和电是医院的生命线!医院应急灯供电时间有限,而市政的供电系统遭台风破坏不能马上恢复。供电局开来发电车,杨伟群院长、徐昌学书记在配电室现场调配,发电车开始供电,但电压不稳。杨伟群院长等人抬油管接油管,调度供电,在风雨中忙碌了十几个小时,使三栋大楼有了稳定的电源,维持正常运行。

刚有了电,医院储备水告急!血透室的64名病人,如不能及时血透,就有危险!杨伟群院长和院领导班子召集干部紧急商议,请求消防中队的消防车紧急救援。很快,消防车冒着暴雨开过了来,上千米的水管接到了三期大楼,保证应急供水,使64名血透病人脱离险情。

“感谢各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院长杨伟群说,“感谢全院职工的努力和付出。为了保障医疗用电,食堂停炊。医院员工吃泡面、喝矿泉水,默默为患者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