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24、 读《浪遏飞舟——张乾二传》

陈忠义

《浪遏飞舟——张乾二传》系林梦海、黄宗实和郭晓音合著,于2016年8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献给张院士荣臻米寿的厚重礼物。领衔编著者林梦海教授是张乾二院士的第一批研究生之一。全书除引子和尾声外,共分四个部分。让人觉得十分别致的是,书名和各个部分的标题,都引自名人诗词作品,各有出处。书名“浪遏飞舟”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结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最后四字;第一部分“轻舟已过万重山”为李白七绝《早发白帝城》之结句;第二部分“江间波浪兼天涌”乃杜甫七律《秋兴》八首之一——颔联的出句;第三部分“八千里路云和月”系岳飞《满江红》词上阕第三个韵脚所在的词句;第四部分“不尽长江滚滚流”则出自杜甫之七律《登高》颔联对句,只是把原诗句末字“来”改为“流”字。这些诗词名句为自然科学家的人物传记平添了许多人文韵味,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张乾二是惠安崇武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理论化学家。这部二十八万字的人物传记,记述了张院士的“儿时回忆、负笈求学、教书育人和科研攻坚的经历和业绩”(鄢国森《序言》),叙述他“早年有幸师从卢嘉锡、唐敖庆两位大师的成长过程,着重回忆了他在厦门大学化学系、福建物构所工作、教学、科研的情况。全书从张乾二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描绘他在科研中专攻难题,进行晶体培养、配位场理论方法等开创性研究,解决了分子轨道系数的简洁算法、多面体分子轨道及价键理论从头算等系列重要问题,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热爱科学、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无畏精神”(《内容提要》)。根据中科院院士推荐书,他作为理论化学家,在几个时期的理论化学前沿领域做出了五个方面具有创造性的系统研究成果。其中,他所参与的“配位场理论方法”集体研究成果荣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分子轨道图形方法”于1984年荣获福建省高校系统科技成果一等奖;“原子簇化学键理论”于1986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量子化学中群论方法的新应用”于1989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其研究成果或以系列论文、或以专著问世,“富有创造性、直观性和系统性,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及一些著名学者的赞赏,如我国量子化学家唐敖庆教授、结构化学家卢嘉锡教授、张量面谐函数方法创始人剑桥大学Stone教授、多体理论专家Paldus教授等,对他都有相当好的评价”。他已培养出15名硕士、9名博士、1名博士后及数名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助手,建成一个从理论研究到量化计算及应用等较为全面的研究队伍。其中有一位博士荣获“全国优秀青年化学家”称号,两位博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霍英东基金。而他早在1984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多次得到部、省级奖励。在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和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他也不遗余力,做出了卓有成效的重要贡献。关于如何培养研究生、如何开展科研以及相应的科学评价体系等,他都有独到而切实的看法。

张院士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科研成果,他回答媒体采访的话揭示了他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他说:“科学是要求有批判精神的。科学不批判就不会进步,旧的东西不批判,就产生不了新东西。我喜欢讲问题,我们发现问题,才能改造、提高。……”这些话,对于如何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现象,尤其是正确认识科学发展史,不断促进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是很有意义的,值得人们深长思之。

张院士是集美校友中的佼佼者,是集美大学组建提案组的主要提案人之一。他在集美中学内迁安溪时读的初中,高中在集美中学南安诗山校区就读,大学、研究生教育和工作,都在厦门大学度过,深受陈嘉庚先生爱国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影响,从未忘记校主的“诚毅”校训和在集美创办大学的宏愿。可以说,正是在“诚毅”精神的熏陶和鼓舞下,张院士才能克服求学中的种种困难,勇于面对科研中的重重难关,从而取得引人瞩目的科研成就。《浪遏飞舟——张乾二传》必将鼓舞包括集美校友在内的人们传承、发扬“诚毅”精神,为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和民族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