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关于鲁藜的读书笔记

一、鲁黎的一生,是革命诗人的一生

蔡鹤影《鲁藜评传》第十九章引言“鲁藜一生就像蚯蚓黙黙地耕耘,不图名利而以创作自乐。他尽管工作繁忙,仍然不忘写作,满腔激情讴歌新生的共和国,为新生的祖国和崛起的人民放声高唱。”

了解他的一生,可以提高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要把爱国主义当作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 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 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的一系列论述的认识,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二、鲁藜的一生,是坚定革命者的一生

鲁藜含冤25年,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持他走过人生的低谷?

2004年8月31日,他在天津《今晚报》发表的《关于“泥土”的一封信》中说:“这二十五六年的艰苦岁月,我是真正依靠我所倡导的‘作泥土’的精神度过来的。我的精神没有崩溃,是因泥土和大地永远联结在一起,是我获得支持的力量的源泉,如果我把自已的生命珍视为金玉珠宝,那么早就破碎在严酷的现实了。正是党的教导,正是无数革命先驱的前仆后继的精神的照耀,正是许多‘五四’以来优秀的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和祖国共命运的崇高表现对我的感召,正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甘为孺子牛’精神的勉励,正是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亳不利已、专门利人’的谆谆教诲,使我处于顺境时不至于冲昏头脑,处逆境时不至于心灰意懒悲观失望。我经历过二十个月的铁窗生涯,两年多的工厂清洁工,二十多年农业的重体力劳动生活。但我始终在内心里保持着乐观主义情绪,我热爱人生,热爱祖国的土地,热爱劳动。哪怕我劳动被误解为赎罪,但我的汗水凝结的果实总还是属于人民的财富。”

三、鲁藜对校主、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1987年2月26日,他在《美丽的记忆——纪念集美乡师56周年》中写道:“集美乡师,我的母校,如同一颗明珠,永远在我记忆之海中璀璨。”、“每次想去我的母校,就像儿子想起母亲那样,心头充溢感激之情。”“我不能不感激集美乡师为我这个幼年就失学的贫苦归侨青年敞开了让我能够走向人生正道的大门。”“今天,来回顾、来缅怀那曾经抚育过我们青春之心灵的母校——红色的摇篮,美丽的乡师在我的记忆中更加苍翠常青。”

1990年11月20日,他83行的长诗《在陈嘉庚先生墓前》,淋漓尽致地舒发了他对校主的无限敬仰和无限崇拜心情。他说:陈嘉庚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同千千万万人一样的人,却为千千万万人景仰的人,一个永远在人们心中的人,一个心中永远没有自己的人。”

习近平:陈嘉庚“永远值得学习”!


任镜波(2014年12月24日夜1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