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轻校教师摘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桂冠
陈满意 李昌彧
11月3日,“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职业技术学校举行,集美轻校叶绿、孙跃岗、陈绥三位年轻教师的参赛作品《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荣获一等奖。这是厦门市中职学校获得的三枚金牌之一,实现了轻校在该赛事金牌零的突破。
赛前演练几十次 仍不敢掉以轻心
通过两轮选拔,叶绿、孙跃岗、陈绥三人代表厦门市参加全国比赛。孙跃岗是主讲,叶绿负责作品架构,陈绥负责障碍排除。三人参加的是信息化实训教学项目,指定选题为《声光实用性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比赛主要针对在实训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紧密衔接专业教学,延伸扩展课堂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竞赛的关键。
项目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各地,32支参赛队代表了各省的最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竞争激烈。三人通过MOODLE网络平台,针对在常规实训教学中出现的难点,利用Flash动画、实际演示视频、现场图片、三维仿真等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实现突破,达到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实训教学改革的目的。
“制作过程非常困难。思路一修改,解说词就要跟着修改,整个程序都要修改。”孙跃岗说。他们提前一天赶到比赛地南京,尽管已经演练了几十次,可还是不敢大意,继续演练。孙跃岗手握解说词一遍又一遍地推敲,“一个多余的字都不敢有,因为时间有限。”
要求8分钟完成的项目 他们只用4分钟就完成
比赛过程中,最难的是故障排除部分,必须在8分钟内完成。孙跃岗说,比赛现场故障板是随机抽取的,有多少故障也不清楚,有些故障现象很相似,一时很难排除。平时,发现参数不正确,只要认真仔细,他都能顺利排除,但在比赛现场的有限时间内,重要的是沉着。
如果不能正常排除故障,就会与奖牌无缘,所以在平时练习中,团队设置了多种复杂故障,对电路板进行分拆练习,耗费了10块电路板,做到对每个焊点,每条连接线的短路、断路故障现象与原因了然于胸,各模块器件故障也能迅速排除。在比赛现场,他们仅用4分钟就完成了故障定位、讲解和排除,为夺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时南京的天气非常冷,但是他们在宿舍一遍一遍演习,三人穿着短袖衬衫,还一身汗。带队的电子与信息科科长吴友明说:“他们紧张,我更紧张,一颗心一直悬着,花费那么多心血,不出好成绩,回来怎么面对大家?”比赛结束时,三人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了,人却瘫软了。
获奖是对工作的肯定 对教师触动鼓舞很大
吴友明说,集美轻工业学校是首批国家信息化教学试点校,学校对信息化应用十分重视,已组建了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并多次举办校内幕课、微课的信息化培训和比赛,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推进信息教学应用,使用信息化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广泛性。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是对学校多年来开展信息化教学试点工作的肯定。获得如此大的奖项在学校历史上是第一次,这对每位老师的触动很大,鼓舞也很大。
叶绿对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有些意外。他说:“以前感觉教育部主办的比赛,高不可攀。现在看来,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孙跃岗说:在比赛中对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有了深刻的认识,要把比赛收获运用到教学中。作为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我,提升专业水平,开拓思路。
师资雄厚 专业实用
电子与信息科现有专兼职教师42人,设有电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两个专业群,八个专业。2010年至2014年,电子与信息科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科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受益颇多,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得到锻炼,学生到企业实习,为就业做好准备。
教师队伍中,取得硕士学位及在职就读硕士研究生的有17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2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有9人获全国、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3年,电工电子教研组获“厦门市优秀班组(科室)”称号。吴友明、杜伊凡、陈克香等分别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省师德标兵,还有的老师获得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4人被评为厦门市优秀教师,22人次参加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享共建科研课题研发。陈绥成为首批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刘炎火、陈绥成为福建省高职招考命题专家,吴友明是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电工命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