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有感于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所见所闻

陈履中、陈素中、陈竞中等在古田陈村牧故居前合影留念

在难得的兄弟姐妹聚会上,陈新侄和秀云介绍了他们去大田的经过,展示了手机拍摄的帧帧照片。于是,素中妹、镜中妹随即决定参观大田。陈呈侄马上做了安排,派人派车,第二天早上就成行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疾速行驶,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掠过一道道山峦,一座又一座美丽的村镇,沿途茂密的林木,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大田。想当年,父兄与集美学校的师生们肩挑背扛,带着教具、图书、仪器和行李,经过数日的艰难行走,才能来到这个闽中腹地大田。

在第二集美学校旧址陈列馆门口迎接我们的范立洋老师,预先就安排好一天的参观行程。首先,我们在陈列馆观看了1940年11月14日陈嘉庚校主在玉田集美职校的抗日演讲——《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等珍贵的影像资料,观看了陈列馆楼上楼下展出的许多照片。这些照片是当地的民宅庙宇,也是集美职校师生曾在里面学习、生活过的宿舍、教室、医院、图书馆。其中有一座家父陈村牧校董居住过的简陋民房,还有家父在集美职校成立大会上的训词……所有这一切,引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我们急切地希望看到七十五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切。

范立洋老师十分热情好客,带领着我们一行6人,详细地参观玉田村集美职校的一处处旧址,陈嘉庚塑像广场,饮水思源的水井,风景优美的仙亭山,碧绿蜿蜒的均溪河……

范氏宗祠曾是集美职校的校舍,后来成为集美学村旧址陈列馆。仙亭山龙兴殿依山傍水、古树参天,是集美职校师生“森林课堂”所在地。官厅、中庭厅、紫来堂、观音堂、纯庆堂、宜书堂、高平堂等43处民居庙宇,曾是当年集美职校的宿舍、教室。其中的中庭厅,是陈嘉庚先生曾住过的民居。我们也看到了家父当年住过的简易民宅,并在屋前合影留念。

七十五年前,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家父和集美职校师生们坚持教学长达八年之久。家父同时主持安溪的联合中学和大田的联合职校,几乎每个月都要奔走于安溪和大田之间。当时没有公路、汽车,只有乡间小路,他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往返旅途的艰辛困难,是现今我们无法想象的。

1939年9月,日军飞机对内迁大田的集美职校猛烈轰炸,校舍设备损失惨重。师生们早已疏散,但随后点名,发现少了一名学生。老师冒着危险赶忙回去寻找,是一名拉肚子的学生,他也安然无恙。师生们一离开,身后的宿舍就中弹了。为了坚持教学,集美职校迁到大田城郊的玉田村。

风光旖旎的仙亭寺、赤岩寺、白岩庙,周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是师生们躲避日机空袭、坚持教学的好地方。平坦的中央坂和水流平缓清澈的均溪,是战时集美职校师生最佳的教学、生活场所。学生们三五成群,手不释卷,到处书声朗朗。课余时大家高唱“打回老家去”、“黄河大合唱”、“中华颂”等抗日歌曲……歌声书声,声声入耳,动人心弦。

 

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在集美学校历史上是值得永远铭记的地方。

 

寻访抗日战争时期内迁的集美职校历史足迹,回忆七十五年前大田人民对集美师生的浓情厚恩,领略七十五年后他们对集美师生一如既往的一往情深,我们既感激又心情沉重。

整齐的“集美路”两旁楼房群立,其中有一座是范承俊先生盖的新楼,他把楼房命名为“集美堂”,堂内存放着陈嘉庚先生用过的书桌,坐过的竹椅。据范先生说,家父陈村牧校董也用过这把竹椅。对每位集美校友,能到这里与这把椅子合影,感受这浓浓的历史韵味,是非常难得的。

1939年2月19日,家父陈村牧校董在大田集美职校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中提出三点希望四点意见。三点希望是要精诚团结,要互相学习,要严格要求;四点意见是要注重操行,要注重自修,要注重实习,要注重劳动。这三点希望、四点意见在七十五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峥嵘岁月稠,艰难磨砺多。集美职校师生发扬“诚毅”精神,保持优良校风、严明的纪律;重视思想教育,实行军事化管理;教学中高标准、严要求。学生们勤勉苦读,在艰苦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弦歌不辍,学校办得更具特色。

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是抗战期间全国唯一没有停办的水产航海专业学校。学校培养的大批人才,确保了我国水产航海事业后继有人,为日后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船长,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范立洋老师特别提到对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有杰出贡献的俞文农和陈维风校长。俞文农校长是中国航海界的老前辈,杰出的航海家,万吨远洋巨轮船长。集美学校内迁时期,得知母校师资奇缺,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优厚的待遇,来到大田执教,出任校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航海人才。同样是早年水产航海学校毕业,并被陈嘉庚派去日本留学、回国任教的陈维风先生,1940年在战乱中响应校主召唤,放弃优厚待遇,忍痛告别病榻上的妻子,挑着担子,一头挑行李,一头挑着幼女陈方玲,从广东徒步跋涉到大田任职,为我国水产航海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十分感谢范立洋老师带给我们内容极为丰富、内心充满震撼、教育意义深刻的一课。期望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美职校旧址,能维护建设得更好,让更多的集美校友和青年学生前来参访,接受教育。

再见了,大田!再见了,第二集美学村!(陈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