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视察南靖

1940年3月,陈嘉庚率“南侨回国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慰劳抗日将士。他在国内逗留长达8个多月之久,在福建省时间最长,约2个多月。
在闽视察途中,陈嘉庚耳闻目睹福建国民党官僚假借战时统制经济的名义,垄断粮食、交通等业,残酷剥削人民,广大人民群众饥寒交迫,还得承受强征壮丁、骨肉分离之苦。他为民请命,呼吁福建省当局改革弊政,一连几次致电蒋介石,要求改革闽政。
11月5日下午,陈嘉庚正着手次日早经南靖转龙岩的准备,有“好心人”前来危言耸听:“龙岩不可往,共产党人凶恶横行,常夜时自窗外开枪杀人,晚后无人敢出门。”陈嘉庚对此“忠言”不以为然,平静作答:“凶恶杀人,亦须有故,必不无因逢人便杀。延安亦有人言不可往,余经往住许多日,绝无丝毫危险,况龙岩乎?”寥寥数语反诘,令对方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11月6日清早,陈嘉庚一行离开漳州往南靖,中午抵达靖城。草草用完午餐,陈嘉庚信步到附近文庙观瞻,见近处有一国民中心小学,喜出望外,即入内座谈。校长王友仁是集美师范毕业生,见校主亲临校舍,欣喜异常。促膝交谈间,王友仁实言相告:“此间征调壮丁,既入禁押所,伙食尙当自备,须待若干日,正式交管理员方免。前昨被征一人,无钱可买食,将随身一支洋墨水笔,售钱交伙食费。”陈嘉庚听罢不禁摇头叹息。
告辞校长复启程,近晚抵达南靖县城——山城。由于陈嘉庚向来主张简朴,不要铺张,对无谓的欢迎,在他省尚不愿,何况本省。因此,自9月23日由浙江省龙泉进入福建浦城后,每到一地,均不喜声张渲染,且一再嘱咐有关人员勿告知下站启程时间,以免迎候及燃爆竹事。进入山城时,欢迎虽不甚热烈,但陈嘉庚并不介意。一到县政府,陈嘉庚不顾年事已高,一路颠簸劳累,风尘仆仆,与县长阎子朴等政府官员寒暄毕,即切入正题以解疑窦:“闻柴料由此出产,何故近来价升数倍?”县长等人作答:“前者自由转运,每百斤运费二角五占。自设运输机关后禁止私运,概归机关统运,每百斤运费,须一元零五占。且运转迟滞,堆积如山,不能运出,致漳州柴价高昂。”进入福建以来,陈嘉庚历经20余县,未闻见一善政,而祸害人民的事却屡见不鲜,数不胜数。“统运若非急切撤销,贫苦百姓实无拯救办法。”此时,陈嘉庚决意犯颜直谏。
陈嘉庚一行抵达县城虽已黄昏,但他光临南靖的喜讯不胫而走。由于省主席对陈嘉庚的批评指责很反感,所以陈嘉庚未抵山城前,南靖县长已先接到省府电告:“不必组织欢迎,以免铺张浪费。”山城有不少厦门大学、集美师范学生,出于对校主的敬仰爱戴,纷纷前往拜访,陈嘉庚一一握手,亲切询问。接着,县参议会会长吴定邦、县警察局局长李松辉等以校友会的名义,设宴招待校主,为其接风洗尘。当晚,陈嘉庚下榻县政府招待所。
次日上午8时多,厦门大学、集美师范20多名校友,于县中山纪念台组织召开欢迎会。会场虽设于露天,且艳阳高照,但到者颇众。除县长及个别政府官员慑于陈仪权威,未便出席外,仍有国民党政府机关、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山城中心小学及内迁南靖的厦门私立大同初级中学的师生上千人参加。
主席台正面悬挂“热烈欢迎陈嘉庚先生莅临南靖”,陈嘉庚与秘书李铁民、重庆国民外交协会常委侯西反等就座主席台中间,旁边坐庄达衡、冯芳辉、王元、黄奕赫等地方人士。欢迎会由吴定邦、李松辉主持,陈嘉庚在欢迎会上讲话。他自我介绍:“这次我们组织了华侨回国视察慰劳团,正团长是我,副团长是庄西言先生。庄先生因事先回南洋,而南靖是庄先生的故乡,又是我往永安必经之道,所以顺途到南靖来看看。”
陈嘉庚概述日本侵略军企图吞并中国独霸世界的野心,号召同胞们行动起来,为拯救中华民族、打败日本侵略者作最大的努力。他对南靖的抗日救亡运动“感到欣慰”,但听说国民党南靖县党部对抗敌后援会横加指责,致南靖抗日救亡运动一度处于低潮,极为不满,便一针见血地提出批评,说“我到永安要讲,到重庆还要讲”。
欢迎会时间不长,情绪热烈,群情振奋,掌声不绝。欢迎会毕,陈嘉庚欲离山城往龙岩,各界群众上千人高举三角旗,齐集街头,夹道欢送。一位小学校长是集美师范学生,其董事谢君亦为校友,获悉陈嘉庚欲往龙岩,特来山城迎接。刚离开山城,天气突变,降下大雨,道路泥泞,大家劝陈嘉庚返回县城,可年近70岁的陈嘉庚坚持冒雨而行。是夜,陈嘉庚一行寓南靖水潮小学。翌日早,陈嘉庚在前来迎候的龙岩县长陪同下,驱车离开南靖水潮。(蔡建南 杨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