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烽火弦歌”展览工作组大田调研行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集美学校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八个春秋。校舍历遭日寇轰炸,美丽的“和平学村”几成废墟。学校辗转播迁安溪、大田、南安等地,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弦歌不辍,直到1945年6月之后,学校才陆续复员集美 。为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缅怀集美学校的这段烽火岁月,陈嘉庚纪念馆正积极筹备“烽火弦歌——集美学校抗战内迁历史展”,展览将于今年下半年在福建省博物院和陈嘉庚纪念馆展出。

3月11日-14日,陈嘉庚纪念馆“烽火弦歌”展览征集、编写组一行7人赴大田调研,此行的目的是考证、拍摄大田集美职校旧址,寻访大田集美职校校友,征集、查找相关文物和资料。在大田县关工委副主任范立洋老师的热心安排与引导下调研工作紧张而高效地开展,工作组采访了一批相关人员、获得不少珍贵的资料和宝贵的线索,为展览大纲的编写提供有力的史证。

3月11日中午,工作组一抵达大田就迫不及待地冒雨走访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玉田村,拍摄一座座旧校舍,听取范老师讲述当年玉田村民如何腾出庙宇、宗祠和民宅给集美职校当校舍的感人故事。在陈村牧校董故居,房东后代玉田村党总支副书记范联中及范初庆、范初旭接受采访,讲述先辈与集美学校的故事,介绍村民如何自发地修缮和保护陈村牧校董故居,他为大家指认陈村牧卧室兼办公室并展示一批珍贵文物,包括当年集美职校所使用的课桌、讲台桌、以及集美职校学生帮助村民农作时所使用的一批农具,陈村牧赠与房东的砚台及集美职校师生留下的箱子、柜子等。在集美堂,范承俊为大家展示现在仅存的一把刻有“集美职业学校”字样的“嘉庚椅”,讲述“集美堂”、“嘉庚椅”的故事,玉田村关工委副主任范永垣则介绍了“集美路”的来历。在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陈列馆”和高平堂,县政协副主席涂林瑢、县政协文史委主任林毅分别为大家介绍了大田县对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的保护现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重视并加强对学村旧址的深入保护。

1.范承俊介绍“嘉庚椅”


3月12日,工作组一行来到大田一中,颜良重校长与范立洋老师为大家指认1939年9月20日敌机轰炸大田中学的地点,并讲述集美职校师生安全撤离的故事。紧接着工作组一行到离城几十里外的太华镇魁城村采访集美高农校友连冠才之子连克刚、连冠才侄儿连克聘,连克刚为大家展示连冠才1944年的高农毕业证书,连冠才堂弟连秀积为大家介绍集美职校学生剧社下乡宣传并借住他家的情景。在汤泉村,工作组采访集美职校校友、革命烈士蒋光斗之子,了解蒋光斗的英雄事迹。在双龙桥,范立洋老师讲述了学生剧社在此做抗日宣传的故事。

2.连冠才亲属(中为连冠才之子连克刚)接受采访


3月13日,工作组在林毅主任的带领下走访了政协文史办、档案馆、党史办、方志办查阅资料并获赠一批相关图书。在仙亭山森林公园,范立洋老师接受采访讲述集美职校学生为躲避敌机轰炸在“森林课堂”坚持上课的故事,大田一中老师黄秀凤介绍了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陈列馆”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显著成效和成功经验。傍晚时分,大家终于在严氏祠堂---富春堂(当年集美商校课室)见到了集美学校陶瓷汤匙 ,汤匙上印有“集美商业学校NO:46”字样,汤匙的上把已缺损,严本泉介绍了汤匙的发现过程,他说汤匙是在翻修祠堂时从墙根挖掘出来的,因为知道这是集美职校的物品所以家父郑重交代一定要好好珍藏。80多岁的村民陈香英为大家介绍当年亲眼所见的集美职校学生的情况。同时,大田县博物馆馆长陈其忠也为大家介绍了大田县博物馆在旧址保护工作方面的行动与今后计划。

3月14日上午,工作组还走访镇东桥,当年集美职校学生每天晨起跑七公里锻炼,终点就在镇东桥,当时的场面很是壮观。

四天的调研在惊喜、感动和对学村旧址现状的担忧中度过,大家也深切感受到淳朴的大田人对保护好“第二集美学村旧址”以弘扬集美学校播迁精神、传承嘉庚精神、宣扬爱国主义的殷切期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