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陈嘉庚爱乡爱民二三事

这里讲述的是我亲见亲闻亲历的几则陈嘉庚先生爱乡爱民的故事。

一、修建民房,解决集美村民的居住问题

1949年5月,陈嘉庚先生回国参政。1950年9月,他回到故乡集美定居,当他踏入家乡集美的土地时,看到集美学村的校舍和民宅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损毁殆尽,惨不忍睹。他立即向海外亲友筹集大量资金,抓紧修缮校舍。他号召村民,有房出房,有地出地,修缮损坏的民宅,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他亲自规划,成立集美房产管理委员会,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发动和组织村民参与建设工程劳动。按集美各房角无房可居村民的具体情况,安排建设民房22幢,可供100多户居民居住,使村民得以安家乐业。

二、提倡爱国卫生运动

上世纪五十年代,集美学村的卫生条件极差,房前屋后污水横流。夏天,很多村民都在井边冲凉,赤身露体很不雅观。冲凉的水、洗衣的水反流入井,很不卫生。为改变这种状况,陈嘉庚先生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在学村大社片区修建集美大社路、公园路、祠后路等几条道路,结合道路的修建,在两边建排水沟,引水入海,解决污水横流问题。二是修缮学村的水井,加固水井口,硬化周边地面,将废水引入排水沟,并在距水井十多米的地方修建淋浴室,让村民入浴室洗澡。三是要求集美学村各机关、学校、企业及村民,每周六下午提前一小时下班,干部、师生、工人和村民打扫学村的卫生,房前屋后、所有厕所、水沟都要用水冲洗,打扫干净。在陈嘉庚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学村的卫生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关注近海渔民的生活出路问题

1955年夏天,陈嘉庚先生在外出开会和考察期间,写信给他的侄儿陈仁杰(时任集美学校建筑部主任),信中说,厦门近海渔业资源若干年后可能会枯竭,一是渔民的过度捕捞;二是城市的发展,治理不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三是围海造地会改变鱼类的生态环境。这三方面的原因将造成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他请陈仁杰及时向市政府反映,让政府提前考虑渔民的生活出路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陈嘉庚先生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对教育,对民生,都有长远的考虑,很有科学性和预见性。(陈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