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龙门滩水利工程发现建议者——刘心村

我就读永春一中初中部两年,给我印象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刘心村老师。刘心村老师,1908年7月出生,1923年至1927年就读于集美师范,是该校17组学生。1928年至1931年就读南京晓庄师范,1931年秋毕业回厦门创建集美试验乡师,是该校的创始人之一。

他教我地理,属于血质a型的工作狂老师。他当时五十六七岁,高瘦个子,平顶头,短刺白发,戴着一副褐色高度近视眼镜,眼睛永远是那么炯炯有神,精力永远是那么充沛。看到他,让人不禁会联想起鲁迅、李公朴、马寅初等名流,他的性格和风度应该是和这些人相似。

刘老师上课非常投入,声情并茂,让你终生难忘。讲到中国地形,他可以随手拿起粉笔疾快地在黑板上一笔画好中国版图,然后再准确标出所讲的哪块沙漠、哪座大山、哪片草原、哪个高原、哪条江河;讲到中国行政区,他又可以在“一笔画成”的中国地图上迅速地再画出所需要的哪个省的行政区域或标出哪个省省会的准确位置。我曾多次偷偷地把他画的与教科书画的核对一下——分厘不差。难怪“文革”他遭到无端的批斗时,有学生说他是有过专门训练的“美帝国民党特务”,不然怎么有这神笔马良的绝技?他对中国的地理、历史、人口、文化、物产、矿藏等知识了如指掌,信手拈来,滔滔不绝。特别是讲到重点处,他还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课外书籍看到的材料加以诠释,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记忆尤为深刻。每次下课了,同学们还余味不尽,总是把他团团围住,问这问那,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早晨或中午,他常常出现在校门口的“地理黑板报”前出黑板报或给学生讲地理知识和国内外时事。他整天在做什么“中国地形”“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漆胎模型教具,或摆在“地理黑板报”前或叫同学抬到讲台上,让学生围着边观察边听他讲解——这直观形象的教具花费了他多少个日日夜夜和心血,才在省市屡屡获奖。他常常给国家地质部报矿,寄矿苗标本等,屡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常常看到他站在校门口的标本箱前,拿着他业余时间在永春境内寻找到的各种矿物标本,情绪激动地给学生讲其特征和用途,介绍探找矿物的知识等等。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拿着在永春一都镇田中村找到的一块铀矿矿苗,给我们讲这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一次他拿着在石鼓东安村捡到的一块水晶石,给我们讲这是制造潜望镜的好材料,使我想起在父亲工作过的上姚村也有这样的矿苗,我立即给父亲写信,让他多找几块。果真不久父亲为我捎来了,我交给刘老师。他很高兴,也把它放在学校的矿物箱里。

大概是在1965年春,一次,他到五里街逛街,无意碰到一个猎人在叫卖一只“大鸟”,他独具慧眼知道这是一只大鹫,就自己掏腰包拿11元买回,放在校门口的标本箱里,给学生介绍大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那几天早上和中午,校门口热闹非凡,不是同学们在听刘老师讲有关大鹫的事,就是同学们提着自己抓到的老鼠、麻雀在喂大鹫。不久,他发电报给福州动物园告知此事,福州动物园马上派人来永春转买去。据说是花500元买去,扣除11元,余下的自然是归给学校。

他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德化、永春一带勘察,寻找建水电站的站坝址。1964年冬,他就给我们讲湖洋溪流域生态很好,他和宋子钟老师的侄儿(时任江西于都水电站工程师)曾在冬天去湖洋溪一带勘察,发现无雨的冬季那里还有五六个流量,说在东关奶奶格可以建一个水电站——后来永春东关东方红水电站就是在他建议下建成了。当然印象最深的是给我们讲泉州地区严重缺水,他在1965年的正月初和他的堂弟侄儿从湖洋老家走路到德化霞碧,当他们爬上德化一个叫赤皮崘的山上时,发现德化的地势明显高于永春,他以一个地理学家的敏锐眼光突发奇想:如果把德化的大漳溪的溪水凿洞引到湖洋溪,再建一个水库引水到泉州地区,即可发电灌溉,又可解决泉州沿海地区的群众生活和工业用水,不是一举两得吗?于是从那时候起,他多次到当地具体勘察、测量、画草图,不断地给中央、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写信建议,不断地向学生介绍。当时我们还不大懂事,只从学兄、学姐口中知道,他解放前经历很复杂,1958年被定为不纯分子,不少学生还带着一种怀疑轻蔑的眼光看待他,以为他是“坏分子,假积极”——在那个贯彻阶级路线非常严重的时代很多学生都这样认为。我当时也用怀疑的目光观察他,只不过比其他同学多了一个心思: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他一个人做了两三个老师的工作啊!他真的是在伪装吗?为什么伪装得这样像,这样持久?倘若你或别人,会这样伪装吗?倘若会伪装得这样不厌其烦地卖力地给学生上课,为国家利益寻矿找水,那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伪装的——这个前后矛盾的念头久久在我心头萦绕不能散去。

不久,“文革”爆发了,刘老师成为永春一中头号“黑帮”。从铺天盖地的批判大字报中我们才知道他个人的复杂经历:他原名刘琼瑶,生于1908年7月,15岁就读于集美师范,18岁那年——1926年国共合作时加入国民党,目睹蒋介石1927年“4.12“对共产党的大屠杀,出于义愤,他毅然退党。1927年到南京晓庄师范参观,偶然听到陶行知校长的报告,萌发走乡村教育救国之路的革命思想,改名“心村”——寓意“一心为乡村教育奋斗”,并于1928年来到晓庄师范大学班学习,成为陶行知的得意门生。晓庄师范被蒋介石查封后,他始终跟随在陶行知身边,坚持在安徽搞乡村教育实验。1931年他回集美母校创办集美试验乡村师范。1932年到革命苏区漳州、龙岩等地参观,受到当时苏维埃财政部部长邓子恢、龙岩县苏维埃主席郭滴人等人的接见鼓励,倍受鼓舞。1938年陶行知提名,他担任生活教育总社监事(全国14人,徐特立也是其中之一)、福建筹组分社负责人。因积极推行乡村生活教育运动,扬名省内外。他担任过永泰县文教科科长,仙游督学等职,以大抓扫盲运动,提倡陶行知“爱满天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思想,被反对派指控为“共产党外围机关中央委员”,被捕入三元集中营关押一年多。具保释放后,伪省保安处和教育厅通令全省“刘琼瑶永不叙用”。为恢复生活教育社组织作准备和解决基本生活出路,他先后到德化、长汀田粮处当管理员,加入三青团组织,但从未参加反动党团具体活动;先后在厦门《江声日报》、《星光日报》当编辑记者,以宣传生活教育主张、揭发旧社会的黑暗和报道各地游击队的活跃活动见长,地下党组织对他甚为赞赏并派人与之联系,他化名“红村”正式参加了泉州地下党党内群众组织。临解放他担任支前泉州供应站副站长,为南下解放军解放泉州地区的粮草后勤供应做了很多工作。

“文革”期间,他遭受残酷的批斗和凌辱,可是他始终表现出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不屈不饶的气概。当时学生对陶行知根本不了解,责问他:“你为什么愿意做资产阶级教育家陶行知的走狗?”他大声说:“你们错了。毛主席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周恩来称他是‘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学生都懵了。学生问:“你为什么画地图画得那么准,是不是特务学校毕业的?”他说:“一个中国地理老师不懂得画中国地图,怎么能教中国地理……”学生哑然。学生问:“你整天要学生找矿、观察教具、喂大鹫,居心何在?”他说:“我是贯彻毛主席的 ‘教育应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学生傻眼了。“你为什么一直在向上级反映要建引大漳溪的工程?”他说:“这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好事,我这样做正是符合陶行知先生‘实践’‘创建’‘为人民第一而服务’的精神……”

大约是1971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当时我在德化三班公社插队,正好从霞山买杉木回来,在东山桥头邂逅刘老师。他沿着溪岸踽踽而行,我与他打招呼,他不认识我,只警惕地与我招招手继续前行。“四人帮”垮台后,在一次与他交谈中才知道,在蹲“牛棚”的日子里,他常利用节假日监管人员回去休息的机会,偷偷跑到德化霞碧乡实如村一带勘察坝址。

1984年秋,我从福建电视大学毕业,开始与刘老师通信联系。信中刘老师介绍他1972年被迫退休后的简单情况,勉励我“你能自力更生勇往直前地奋斗着,所以会有今日电大毕业的成就,是难能可贵的,希望本着陶夫子的精神,直干下去,以获对人民有更大的贡献!……”让我倍受鼓舞。

1985年后,刘老师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龙门滩水利工程四级水电站终于建成。它是完全按照刘心村老师的建议建成的,从龙门滩水库坝址、四级水电站的站址,原原本本按他的草图位置修建,没作任何修改。

以后我多次到福州鼓西路137号探望他。他住在萨镇冰旧宅内庭临时搭的一间棚房,不足8平方,又低又暗,一下雨要端五六个脸盆盛雨滴。妻子儿女因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和长期受他政治牵连,颇有怨言,疏远了他。八十多岁的老人年老体衰,患白内障,眼睛几乎失明,还自己洗衣服,自己到工厂的食堂吃饭,晚景十分凄凉。但他置身度外,仍在不停地走呀,写呀,画呀,紧锣密鼓地向上级有关部门建议,并作了设计,要把九龙江水引到洛阳江水库,再抽送到惠安的菱溪水库,最后引水到湄洲湾。我手头还保存着他1994年初寄给我的他写给莆田市委、市政府的建议报告,其中一段令我感动不已:“……请即纳入政府规划,以利工程之进行。我保证在一年之内,把水引到湄洲湾,以应大开发、大建设之急需,如果一年之内无法把水引到湄洲湾以应急需,愿受任何的处分……”这不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是一位无私奉献老教师的一片拳拳之心啊!

刘心村老师以其龙门滩水利工程的发现与建议,获得1990年省政府科技进步建议奖,奖金2000元;1996年获泉州市政府科技进步建议奖,奖金10000元,可惜来不及领奖,他却病逝了。

“用力多者收功远。”龙门滩水利工程展览厅的《前言》写道:“龙门滩水利工程系原永春一中地理教师刘心村老师发现并建议的。”我们相信,不止这一代泉州人会记住他的名字,泉州的子孙万代都会记住这位筚路蓝缕的拓荒者的名字!

毋庸置疑,刘老师的赤诚爱国之心,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率真而顽强不屈的性格,极大地影响着我的一生。他真诚信仰和忠实追随陶行知先生,是言行一致的虔诚的陶行知信徒。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是一位真正的“爱满天下”的“辛勤园丁”!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还是一位甘愿担当起“民族脊梁”式的教师英雄!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偶像!

(作者:郑梦如     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