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

1。点雄黄

2.“童心闽南童谣表演专场舞蹈表演《斗阵来看戏》 3.“童心闽南童谣表演专场舞蹈表演《厦门海》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举行
6月6日上午,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在集美龙舟池畔召开,本届论坛由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市社科联、市台联、市金胞联、集美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论坛汇聚了海峡两岸高校教师、文化学者及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交了40余篇高质量、有深度的端午文化论文。
市政协副主席潘世建,市老领导庄亨浩、林仁川,集美区领导赖朝晖、纪永强出席论坛开幕式。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各抒高见。专家们认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浓浓乡愁,由此可以激发爱家爱乡爱国的深深情感,进而转化为实现个人‘中国梦’的强大引擎”,“要通过回归传统节日的本义和创新节日内涵,回归节日的人民性。”
童声诵读纪念屈原
6月6日,龙舟池南岸,传来阵阵稚嫩的童声。在南堤公园的舞台上,来自杏滨小学的学生们,用稚嫩的童声,动情地朗诵端午诗歌。
《悼屈原》、《中华少年诵》,孩子们通过吟诵一首首诗歌,缅怀爱国诗人屈原,抒发爱国情感。诗歌朗诵会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节日与文化的魅力,让古人的爱国情怀感染更多的人。
端午祭祀典礼
“祭酒于地,反本修古,敬思屈子之德,取以自励。”2015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上,一场“复原”古礼的端午祭祀典礼,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祭祀大典在鼓声中拉开序幕,在古琴声中,身穿汉服的众祭官齐声诵读屈原《九章·桔颂》后,主祭官行盥洗礼,象征以海滨之水,净手足、清身心。随后,开始行初献礼,献礼中有米粽、果脯、黄酒、艾囊等,随后,捧帛者献帛,主祭官敬奠、祭酒,执事者开始诵读祝文……典礼持续了1个多小时,展现了传统端午祭祀礼仪。
4.古礼祭屈原
汪国真作品朗诵会
6月6日晚, “我们的节日·端午”人文集美经典诵读暨汪国真作品朗诵会在集美福南堂举行,汪国真母亲李桂英、妹妹汪玉华专程从北京赶来。集美人在此纪念屈原,还有家乡的诗人汪国真。
厦门日报社总编辑江曙曜,集美区领导赖朝晖、陈来福、蔡冬梅、纪永强出席并观看了表演朗诵会由“端午情丝”、“诗心永隽”、“筑梦集美”三大乐章组成,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诵读以及诗歌与音乐、舞蹈的互动,弘扬嘉庚精神,传承中华文化。
汪国真的母亲毕业于集美中学,参加为儿子举办的朗诵会,这位83岁的母亲无限感慨。老人感谢家乡人对汪国真一如既往的喜爱和支持。老人动情地说:“国真一直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就像他的诗歌一样,永远带给大家正能量。”

5.汪国真诗歌联诵
林金定师生美术作品展
6月6日,集美“端午龙舟·彩墨寄情”名家荟萃暨林金定师生美术作品展开展,21位名家的70余幅美术精品亮相集美茗荟苑艺术中心,为海峡两岸龙舟赛增彩。
福建省著名花鸟画家林金定的禽鸟画,活泼如生、呼之欲出。林金定弟子胡益通的禽鸟花草,构图精思奇巧,画境现代空灵。梁明也是林金定的学生,客家土楼是其作品的主要题材,他的画作让人感受到深厚的人文关怀。
林金定的长子林涛在画展上为大家赏画点评。他笔下的豹子充满善良、灵气和活力。
民众喜闻乐见的闽南曲艺表演
6月6日,龙舟池畔,集美芗剧社为观众带来了芗剧经典曲目赌妻选段《恳请退聘》、《中秋恋》,芗剧舞蹈梁祝选段《化蝶》等9个节目,其中芗剧快板《嘉庚颂》表达了人们对陈嘉庚先生无限敬爱与怀念之情。
“穿官服,着官帽、八字胡”,唐国舅玩穿越,来到集美海峡两岸龙舟赛现场,龙舟赛真热闹,国舅爷乐逍遥。这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厦门市月娇木偶戏《唐国舅游集美》片段。诙谐、逗乐的表演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木偶戏《武松打虎》片段,老虎时而假寐,时而怒吼,形神皆备,打虎场景更是活灵活现。
中华舞龙 两岸圆梦
6月6日下午,集美龙舟池南岸,银、蓝、金三条蛟龙,呼啸而出,舞出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深情厚谊,赢得了阵阵掌声。
首先出场的是来自台湾宜兰的银龙,轻盈的银龙,时而翻腾,时而盘旋,以无限活力和灵动多变的造型征服了观众。接下来,来自集美大学的舞龙队带来的是集美大社庙宇、宗祠活动的传统民俗节目《集美弄龙阵头》,头旗开路、丈二压阵、舞旗花,双斧挫旗后,一蓝一金两条龙磅礴而出,一时场上彩旗翻飞,双龙腾跃,挑幡速转,展现了闽南独特的文化风貌和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气质。
据介绍,《集美弄龙阵头》龙头10多斤,挑幡8米高,整个表演需要38人,这一节目是集美大学舞龙队的经典表演节目,多次参加演出活动,曾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舞龙类大奖。(王晗 郭妮妮 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