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龙舟连两岸 两岸赛龙舟

(图)林汉义副部长为台湾龙舟队颁奖

第一次来参赛  感受到集美之美

来自台南昆山科技大学的刘士溥是第一次到集美参加比赛。他说,感觉厦门很悠闲,城市也很美,龙舟池的风景也很有特色。在上周五的训练中,他和队友们在龙舟池划了半个多小时的龙舟。他说,比赛使用的龙舟很轻,吃水也很浅,这与台湾的龙舟不同,但队员们很快就适应了。在他看来,参加龙舟赛本身就是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刘士溥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由于喜欢龙舟运动,平时也经常参加各类龙舟赛。“很多龙舟赛都是有水流,而龙舟池是静水,更有利于发挥。”刘士溥说,“两岸的龙舟文化大同小异,比赛规则也都差不多,很快就熟悉了。”

 

竞技交流 赛中感受两岸一家亲

邱保升是台湾水域学会龙舟队的领队,他已经先后8次到集美参加龙舟赛,队员们是台湾真理大学的师生和社会人士。本次参赛的队员,年龄最大的已经62岁,最年轻的20岁。“集美的龙舟赛规模比较大,参赛队伍比较多。”邱保升说,“这是竞技的平台,也是两岸交流的平台,两岸师生在联谊中相互了解,有了深入的交流。”他说,参赛的队员们每年都不一样,但每个队员参赛回去后对集美、对厦门都有了直观感受,有了亲身体会。“自己参加了8次比赛,但只有一次获奖。”邱保升说,虽然如此,他们还是非常喜欢来参赛,在比赛中学习,增进了解,联络友谊。

教练吕银盖说,海峡两岸龙舟赛在台湾知名度很高,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大家都非常认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每年四月份,就有很多人咨询到集美参赛的事宜,大家都非常期待到集美参加比赛。他说,通过比赛可以感受到两岸一家亲,两岸人民期待更多的交流。已经退休的谢英杰是第三次来参加比赛了,他说,能感受到集美的龙舟赛一年比一年进步,一年比一年成熟。

 

台北关渡、三脚渡龙舟队,清晨4点团队训练后再上班

在龙舟池赛场旁,台北关渡龙舟代表队刚参加完男子社会组200米直道小决赛。领队陈信华说:“成绩不尽理想,重在参与嘛!”他说来集美参加海峡两岸龙舟赛,将成为队员们难忘的回忆。

陈信华不是专业运动员,在台湾,他从事印刷业。台北关渡代表队的队员都和他一样,来自各行各业,也都是水上运动的业余爱好者。“朋友一个拉一个,组成了这个士农工商代表队。”陈信华笑着说。

台北三脚渡代表队也一样。“关渡和三脚渡都是台湾的古地名,两个地方都靠海,那里的人生活都离不开渡船。”陈信华说。参赛前两个月,两队都进行了紧张的赛前训练,他们清晨4点便起床,进行1小时的团队训练后,再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今年,是陈信华带队参加“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的第9个年头。在厦门,他们还参加过全球华人中华才艺(龙舟)大赛。(官文捷  郭妮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