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

1.博物馆全貌

2015年5月17日,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组织新校友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新馆坐落于上海市静安雕塑公园内,现有标本收藏量近27万件,其中“黄河古象”和“马门溪恐龙”被称作镇馆之宝。它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由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在上海创建的“上海博物院”,以及法国天主教会在上海徐家汇创建的“徐家汇自然博物院”(后更名为震旦博物院),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建筑外形酷似鹦鹉螺的自然博物馆,被誉为城市“绿螺”。

为了进一步增强校友会新老成员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为了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放松心情,张弛有度,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部分新老成员开启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之旅。

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是集美中学校友团聚的大家庭。在会长吴玉雷、秘书长叶安达的组织领导下,校友会经常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定期组织聚会。每一次的聚会都让老中青校友倍感校友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最近,高中92组有多位新校友加入校友会,为校友会增加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

为了使本次参观活动有条不紊按计划进行,叶添法副秘书长、江一雁理事、王越西理事及郑雅云、赵晓均、吴智伟、何顺利、高娃等校友一起参加活动。

展馆内的展示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条主线呈现大自然的演化历程和多样性。

生命长河水陆空明星跨越时空开派对。从马门溪龙到猛犸象,从金丝猴到抹香鲸,几个篮球场大小的展厅内展示了数百种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标本和模型。这种马门溪龙就是自然博物馆老馆经典展品的同类,有两层楼高,长22米,光是颈部就长达9米。

地层史书4块地层剖面讲述亿年秘密。在“地层史书”展厅,竖直陈列了4块地层剖面,分别代表寒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新生代,仿佛4面跨越亿年的巨墙。其中澄江寒武纪地层剖面采自云南澄江,距今已5.25亿年,其中藏着的化石,恰能印证如今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很久以前曾是大海汪洋。

2.恐龙标本

电动恐龙“震”馆之宝巨吼响彻三层。与恐龙骨架相比,声形并茂的仿真恐龙,堪称“震”馆之宝。声声巨吼响彻楼上三层,吼声来自“演化之路”展厅里的电动暴龙。它身长9米,身高3米,活体重达3.5吨。

上海自然博物馆内的整个陈列按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反映生物演化的历程,以动物界各个门,各个纲,各个目的代表物种,并配有各种生态景箱环境,既科学展示了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又形象反映了它们的栖息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其中许多为我国特产和一二级的保护动物。

此次博物馆参观之旅既放松了心情又增加科普知识,新老校友之间的交谈也让大家相互间有了更多的了解。从早上10点到下午2点的参观虽然在体力上有些精疲力竭,但校友们仍感觉意犹未尽,十分兴奋,并且商议着要进行下一次更加有意义的交流活动。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就是这句话让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的成员有了把聚会活动放到户外进行的想法。

虽然都居住在上海大都市,但校友们都分别工作学习在不同的区县,要把大家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组织一次活动实属不易,既需要组织者耐心细致地着手各种准备工作,也需要会员们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

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通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不断凝聚起上海校友会的力量。校友们在活动中彼此交流沟通、互相帮助,传承和发扬嘉庚先生以身作则代代相传的集美中学人的诚毅精神和高尚品格!

(作者:何顺利,上海中医药大学,原集美中学高中92组;王越西,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原集美中学高中67组)

3.作者王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