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牵挂

1.陈嘉庚回国视察安溪


校主视察 清溪欢腾

陈校主率领“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他先考察国统区,后排除阻扰,奔赴延安。然后,由北而南,于10月25日经南安、永春到达安溪,至县城时天色已晚。安溪各界代表及集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都到祥云渡迎接,沿途民众放鞭炮欢迎,山城沸腾起来了。11月14日, 在陈村牧校董的陪同下,陈校主率“南侨慰劳团”取道漳州、龙岩、永安,几经辗转又到大田“第二集美学村”视察。

26日清晨,陈嘉庚在陈村牧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学及图书馆、校董办公室等,他亲眼看到文庙虽非正式校舍,但校内教室、寝室、膳厅等处里里外外都清洁整齐,井然有序,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抖擞,感到十分欣慰。

27日上午6时半,安溪校舍全体师生员工暨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两校校友会安溪分会的校友集合在文庙大成殿前的大埕,举行欢迎会。陈村牧致欢迎词后,陈校主站在台上,手扶拐杖,面带笑容,露出慈祥和蔼的目光。他用浓浓的乡音激励大家:“抗战胜利属于我,这是一万分之一万的肯定”,“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得到胜利!我们一定可以回到我们的集美去!”他希望大家“要把救国的责任肩到自己肩膀上。”

当晚,中学举行欢迎校主的歌咏会,师生们把对校主的崇敬、怀念之情,化作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歌,献给远道而来的亲人——

十八载重溟,故国心悬悬;

归依指云天,

存问神州,河山形色状烽烟。

桑梓旧东越,有广厦千万间。

树木树人,志虑最贞坚。

迓尘劳,艰难播迁,

诚毅永永服勿谖。

陈校主因顾念被日寇飞机轰炸的家乡,29日清晨,一行到了集美,立即查勘校舍被日寇飞机炸毁的情形。11月1日,陈校主又视察了小学孙厝及仑上校舍,晚上抵达角尾。2日,陈校主一行到了漳州。这时,陈村牧也由同安赶到漳州,沿途护送陈校主到了贵阳。陈校主由此赴昆明,取道滇缅路出国。

2.1943年10月21日,在安溪文庙举办建校30周年、校主70寿辰、陈大弼执教25周年庆典


“三庆” 盛况  遥祝南天

1942年初,陈村牧收到陈校主2月2日从新加坡发出的信,嘱他集美学校经费每月可从陈六使的汇款内借支3万元后,就再也没有收到校主的信了,与校主的联系中断了,杳无校主的消息。当时,日寇南侵,新加坡沦陷了。名闻全南洋的华侨领袖、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主席陈校主,日寇岂能放过他?这时,陈村牧忧心忡忡,十分着急。他翘首南天,心里默默地叩问青天:

陈校主,您在哪里?

1942年1月30日,日寇南侵,兵临城下,新加坡危在旦夕。2月1日,日军占领柔佛,开始进攻新加坡。2月3日清晨,陈嘉庚在陈贵贱、刘玉水、陈永义等人的催促下,才匆匆乘小汽艇离开新加坡。连家人也来不及通知,计划先到荷印暂避一时,必要时转澳洲或印度。

陈校主一离开新加坡,重庆国民党便开动反动宣传工具,极尽造谣诽谤之能事,接踵而来的是阵阵扑面的不虞之毁,声声刺耳的污言秽语。

对此,陈村牧主持校董会,愤然驳斥“中宣部”、“中央社”对陈校主的污蔑。校董会则在各地报纸广泛刊登“辟谣启事”及致“中宣部”、“中央社”电文,驳斥其无耻行径。

在与校主失去联系时,集美学校的师生和校友无不日思夜想,盼望校主早日归来。他们怀着敬仰、热爱校主之情,发起庆祝集美学校建校卅周年暨校主七秩寿辰以及陈大弻执教25周年的庆祝活动。

1943年10月20日,安溪县城鎏金溢彩,装饰一新。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街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庆祝大会的会场和寿堂设在安溪文庙大成殿前的广庭。寿堂正中挂着金光灿烂的大型金“寿”字,两旁高悬中央各院部会首长、各省当局、教育界名流及本省长官颂祝诗文。寿堂两旁连庑通廊十余间教室展览教育成果,里面陈列了书画、仪器、博物、劳作、农产加工品等,参观者接踵而至,川流不息。

是夜,举行音乐晚会,有军乐,弦乐、独唱、混声、口琴、钢琴等20多个节目,琴声悠扬,歌声嘹亮,其中由包树棠作词、曾雨音谱曲的《颂歌》的演出,引起全场轰动。台上台下,师生校友激情满怀,纵情歌唱。歌声飞越凤冠山巅,跨过五洲四海,献给敬爱的陈校主——

三十春风栽李桃

七旬黄耇辛且苦

……

诚毅精神永不磨

效嵩呼

并寿山河

21日上午8时,在雄壮的军乐声、欢乐的鞭炮声的交响中,盛大的“三庆”典礼隆重举行了。

会场庄严肃穆,寿堂里,红烛高烧。人们怀着虔诚、敬仰的心情鱼贯而进,雍雍穆穆,在张家政乐师指挥的铜乐队的乐声中,向陈校主玉照三鞠躬,仪式十分隆重。

22日中午,在明伦堂东边的大膳厅举行大会餐,师生及来宾约4000人,只好分两场举行。宾客盈门,空前盛况。安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头头都出席宴会。陈嘉庚的感召力,集美学校的影响力,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这次辟谣和庆祝活动对申张正义,横扫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威风,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同时,校友会还把各地校友为校主祝寿捐来的国币40万元,全部拨充奖学基金。

校主离坡,集美学校与之失去联系,办学的经费更加困难了。为了在困境中能把学校坚持办下去,校友会提出“校友养校”的倡议,收到很大成效。据1946年10月统计,各地校友分会捐献的基金共达3430多万元。

1945年9月21日,陈村牧自永安传来天大的喜讯——“失踪”3年零8个月的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校主平安,即返新加坡。各校闻讯,分别热烈庆祝,并函电各地校友。

 

旧燕归来   诚毅永存

1945年初夏,德国法西斯彻底覆灭了,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即将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集美学校未雨绸缪,准备迁回集美,校董会决定自4月起,招工修葺集美的校舍。

据厦门文史资料载:抗战期间,日机轰炸集美学村共达40多次以上,每次少则一架,多则14架,投弹最多达20多枚,而占据对岸高崎的日军,更是天天用机关枪射击,以此为乐。1939年4月23日,日寇4架飞机向集美投弹20多枚,陈校主故居也被损毀。陈校主兄弟20多年耗资300多万银元,呕心沥血建筑的楼堂馆室、校舍40多幢,都被日寇炮弹轰击得几成废墟,伤痕累累,疮痍满目。

抗战胜利后,陈嘉庚刚从印尼避难回到新加坡,不顾经济萧条、市场凋败等种种困境,立刻倾资着手战后重建集美学村。他拒绝了来自美国的救济,耗资8000余万元,仅用两年时间,就修复了大小楼房30多座,修理和添置校具3000多件,使集美学校很快进入了复兴新时期。

8月10日,日寇无条件投降。12日,陈村牧立即召开校长联席会议,讨论学校复兴计划,决定各校迁返原址的程序和校舍临时分配方案。学校播迁八年,不但生员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各地的学子纷纷穿越熊熊的战火,来到僻远的山区求学。据史料记载:1943年12月,在校生2344人,比1938年851人,增长1.75倍。八年期间毕业生总数共2026人。在当时人员流动性极大的战时情况下,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啊。

从1945年4月至1946年秋,在陈村牧的主持下,完成了复兴集美学校计划的前两期工作。短短的一年多,共修复大大小小的楼房30多座。同时,他身体力行地执行陈校主亲自制定《复兴集美学校守则十二条》的要求:“全校管理,务求严格,以整风化。”在复兴期间艰难的发展进程中,使集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成绩斐然,为今后鸿图大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浔江之畔,天马山麓,又响起琅琅的书声。

如今,集美学村在新世纪中沐浴党的光辉,声名远播海内外,展示了自已瑰丽辉煌的前程!(蔡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