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有感

厦门六中校长 刘卫平
2014年10月22日,《福建日报》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我认真地读了几遍,然后对德育处的老师说,总书记的回信高度评价了陈嘉庚的精神,在厦门,在福建务必要掀起学习总书记回信的高潮,我们务必在学校的工作中,把嘉庚精神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嘉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切入点。以后嘉庚精神图片巡展、征文、清明祭奠以及其他活动,我们都要参加,而且要搞好。
习总书记把“嘉庚精神”归结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嘉庚精神的价值必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就学习贯彻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我提几点建议:
一、讲好嘉庚故事
我在集美工作多年,对嘉庚先生的故事多少知道一点。但半径不超过三公里,包括一桥之隔的厦门岛,别说一般市民,就是学生,老师,很多人不知道厦门有一个伟人叫陈嘉庚,更不知道嘉庚先生感人的丰功伟绩。沐浴着嘉庚雨露成长起来的我,多少有点悲哀。好在趁集美学村建立100周年之际,《厦门日报》做了征文比赛,嘉庚纪念馆也做了图片巡展等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陈嘉庚。但我总觉得还少了什么,比如,电影、电视剧、教材——能让儿童、少年、青年喜欢的,能接受的教材,还有微信宣传,以及动漫等等还没有开发或者说开发得不够,诸如征文、巡展、文艺体育比赛还没有成为常态。嘉庚精神的宣传不能只是靠几个老人家口口相传,也不能只是做点研究,要让嘉庚先生接地气,深入人心,尤其是抓住青年人的心,就要讲好嘉庚故事,不断丰富宣传手段,只有当大家了解了,走近了,嘉庚先生才能活起来,立起来。
二、学习爱国情怀
对习总书记归结的“嘉庚精神”中的“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的学习,这一点最让人担心。我们这个国家怎么来的,改革开放怎么来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国家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不是没有讲,而是讲得不多,讲得不够,讲得不透。很多人站在一己之私的立场上,在舆论上,在行动上和我们的国家离心离德。在学校,不讲理想,不讲爱国,不讲民族,不讲正能量,不讲敬业,不讲诚信,不讲友善,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怎么建设,怎么接班?看看嘉庚先生吧,他加入同盟会,寻求中国未来之路;他去延安,认准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危难之际,他动员华侨捐款抗战,组织千余机工回国;新中国成立后,他提议建设海堤,修建鹰厦铁路;他创建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哪一项不是国家的事,哪一项不是民族振兴之业?学习陈嘉庚就要学习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就要学习他国家有难,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就要学习他省吃俭用办教育的情怀。有人说,嘉庚先生捐资办学校,邵逸夫捐的比他多,是不是邵逸夫比陈嘉庚伟大。我说,邵逸夫资助了几百所学校,很了不起,但他只拿出了一部分,甚至很少的一部分,而陈嘉庚拿出了他的全部——官方的说法是“倾资办学”,你说谁伟大?用一生的精力,一生的财富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昌盛奋斗,是不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学习嘉庚的爱国情怀,坚定理想,无论何时何种情况,我们都要做一个出彩的中国人。
三、做好教育事业
教育是嘉庚先生倾注一生心血的事业,嘉庚先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给我们留下了闻名世界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今生有幸,我在集美中学工作过12年,可惜,工作没有做好,留下很多很多遗憾,其中包括没有编一本嘉庚精神方面的教材。但是,在集美工作期间,近距离了解了嘉庚先生的事迹,认真地研读了他写的《南侨回忆录》,他的办学思想给了我很多启迪,至今在我的心里不断地发酵,指导着我的工作。厦大,集大,集小,集中是先生的心血,如何把这些学校办好,是每一个集美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如何把嘉庚先生的教育思想发扬光大,是每一个教育人的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2015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