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履嘉庚业迹的陈文确陈六使家族
循履嘉庚业迹的陈文确陈六使家族
王昌泽
2015年11月22-25日,近400名从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的南洋大学校友及其眷属来了,一代侨领陈嘉庚长孙陈立人来了,陈六使儿媳张梅拿汀、嫡孙陈锡远拿督来了,中国侨联副主席、福建省侨联主席王亚君也来了。为纪念南洋大学建校60周年,为缅怀南洋大学校主陈六使,他们齐聚厦门,来到集美!正如王亚君主席在致词中所言:陈六使先生是嘉庚精神忠实的践行者,他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虽历艰难而不悔,谋求华人在海外的生存发展,竭力维护华人在海外的正当权益;他以保护母语教育为诉求,虽经百折而不挠,切实拓展华人子女升学出路,尽心传承中华文化……
乐育英才 践行嘉庚精神
来到集美陈氏大祖祠,您会看到一块红色木匾悬挂在后厅龛阁前顶的梁柱上,牌匾上显赫题着“陈六使先生 乐育英才 福建省人民政府赠 1984年12月”。这是祖籍国人民对已故爱国侨领陈六使先生及其家族后裔长期热心祖国教育、造福桑梓的高度赞誉。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任镜波先生在2015年世界南洋大学校友缅怀陈六使之旅开幕式致词中说:“我们尊敬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先生,也崇敬南大之父陈六使先生,因为六使先生是陈嘉庚倾资兴学的支持者和襄助者。我们在研究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过程中发现,每当嘉庚先生为筹措两校经费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陈文确、陈六使昆仲。对嘉庚先生的兴学善举,陈文确、陈六使昆仲始终如一,竭尽全力支持。每次捐款,陈六使先生都出大钱。有一次,为了替嘉庚先生排忧解难,他甚至捐献“其家资几达半数之多”。对此,陈嘉庚先生十分感激,在《南侨回忆录》中写道:‘六使君之慷慨宏量,余万分钦佩,铭感无任!’”

集美学校师生向陈文确陈六使铜像献花篮
学习先贤 急公好义
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后裔继承和发扬了祖辈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精神,他们虽居住在世界各地,但造福桑梓、报效社会的理念不变,深受社会各界敬佩和拥戴。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后裔先后设立了集美区李厚公益基金会、集美社陈永和基金、集美第二小学素香奖教奖学基金、集美社陈嘉麟奖学基金、集美社陈六使后裔公益基金,致力于奖学、助教、济困,累计捐资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并资助建设了集美师专图书馆、集美大学“陈文确陈六使图书馆”、“永和楼”、“嘉麟楼”、集美二小“永进楼”、“素香楼”等。
修好一幢楼 架起一座桥
2015年11月23日,近400名南洋大学校友及其眷属走进了融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的陈文确陈六使陈列馆,聆听校主陈六使的生平故事,了解昆仲闯荡南洋的奋斗历程。当他们看到那仿制的南洋大学校门牌坊时,无不眼泛泪光,纷纷在牌坊下拍照留念。南洋大学联委会主席周增禧说,在纪念南大建校6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们来到校主的故乡,瞻仰诞生地,缅怀校主,就是要学习他对国家、民族忠贞热爱的精神,学习他努力奋斗、回馈社会的精神。他们衷心地感谢集美区海外联谊会、集美校委会、侨联和街道的关心支持。是的,当陈文确、陈六使后裔定下维修大楼的意见并将故居无偿捐赠给集美,托付家乡政府代为保管后,集美区、集美街道和区侨联高度重视,积极联络、召集、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建风貌建筑“文确楼”申办了手续,并以“修旧如旧”为原则,邀请福建省建筑勘察设计院进行设计,在完成修缮工程设计和资金预算后,还多次组织到海外征求其后裔意见,突显了集美区各级在接受海外侨胞委托事宜中一贯秉持的慎重、严谨的作风和高度负责的态度,也进一步赢得海外侨胞的信任。这幢修缮一新的陈列馆,不仅成为人文集美的新景点,成为南洋大学校友会中国联络处,更成为连接海内外侨胞、南大校友、集美乡亲的桥梁。(作者:集美区侨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