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庄炎林:总书记亲自授章的30名抗战老兵之一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庄严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自为30位抗战老兵或其后代颁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庄炎林是获此殊荣的30名抗战老兵之一。他还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抗战胜利纪念大会阅兵仪式,还出席招待会和文艺晚会。

庄炎林受章

庄炎林祖籍安溪,全国侨联第四届主席、集美大学校董会顾问,是一位抗战老兵。他1921年出生于上海。抗战爆发后,日军进攻淞沪。那时,他刚从上海民立中学初中毕业,就报名参加上海童子军抗日战时服务团,做抗日宣传组织工作,维持社会秩序,救济难民和防止敌特破坏等工作。上海沦陷后,他进入上海租界的光复中学读高中。

日冦在南京进行大屠杀,庄炎林义愤填膺。他到香港对父亲庄希泉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不想读书了,要北上参加抗日。”父亲见儿子抗日心切,就表示支持。他原准备上延安,因日军进攻武汉交通受阻,未能成行。他就先往广西桂林,继续读书。

庄炎林在桂林中学高八班就学。当年11月,广西当局第三次组织学生军。他马上报名参军。学生军实行军事化管理,庄炎林被安排在第一团第二大队第七分队,进行集中训练。两个多月后,他们奔赴各地,发动群众参加抗战,进行宣传组织工作。

庄炎林所在的第一团开往平乐,在公路沿线乡村工作。他在武鸣县发动群众抗日,他们的队伍在开赴前线的行军途中,遭受敌机轰炸扫射。他几次伏在甘蔗地、树林里,树枝被敌机炸断了,落在他头上,他安然无恙。1940年夏,他随学生军第一团奉命调回桂林,结束了为期一年半的学生军生涯。

庄炎林回桂林后,要求参加新四军。党组织动员他就读桂林中学高中。他工作学习表现突出,1940年12月,中共桂林市委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升入广西大学,任党支部副书记。

香港沦陷后,庄希泉转移到桂林,以华侨身份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由于叛徒告密,广西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经费陷入困境。庄炎林向父亲反映后,庄希泉即变卖香港家产,所得款额悉数捐作党的经费,支援党组织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庄炎林先后任广西大学党支部书记、省委交通联络员、柳州地区负责人、桂林市委书记等职,为革命和抗日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受命赶到钟山县英家乡,向省委领导汇报工作。根据省委领导指示,他通过关系辗转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他持续联络各地组织,发动群众,坚持抗日。

抗战胜利后,庄炎林任上海《华侨通讯社》记者、上海《经济周报》编辑、上海地下党报纸《上海人民报》总编辑。上海解放后,庄炎林受命负责招收上海知识青年,组成南下服务团,南下解放福建。

建国后,他历任福建省青年联合会主席、团省委书记,省委青委书记、省委文教部、宣传部副部长,闽江水电工程局党委第一书记、南平地委书记,省人民委员会(即省人民政府)秘书长等职。后调对外经济联络部工作,受派赴非洲负责几十个经济援建项目。在任国家旅游局副总局长和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期间,他成功引进数十个侨资、外资合作大型酒店项目。1989年他任全国侨联第四届主席,团结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和加强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做出了贡献。

庄炎林对安溪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应邀回乡参加安溪举办的重大茶事系列活动,多次回乡参加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参加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安溪乡贤代表座谈会,为家乡的建设事业建言献策,为家乡的建设事业作贡献。

庄炎林的父亲庄希泉是陈嘉庚的挚友,父子又都继陈嘉庚之后先后担任中国侨联主席。庄炎林崇敬陈嘉庚,关心陈嘉庚的事业发展,对集美有着深厚的感情。

9月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在北京举行。庄炎林作为抗战老兵,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为其颁发佩戴抗战胜利纪念章。

庄炎林看到纪念章上写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制作”的字样,感到无比兴奋,即赋诗一首,题为《纪念抗战》,表达他的喜悦心情。诗曰:“抗战胜利七十载,先烈青史长缅怀。前仆后继赴国难,铭记历史创未来。”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他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纪念大会的盛大阅兵仪式,并参加国宴招待会。当晚又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出席文艺晚会,共同纪念这个光辉的日子。这一天,庄老感到很兴奋,这一天是他最难忘却的一天。(陈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