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名将陨落中条山

名将陨落中条山

——记抗战英烈集美校友陈文杞

翁志军


陈文杞衣冠冢入家乡烈士陵园

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9月1日,国家民政部在《人民日报》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其中有集美校友、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军新编27师参谋长陈文杞。

同年9月23日,我约上朋友林桂阳先生,直奔东圳水库后面的东青村。刚到那儿,在村路口开杂货店的陈海华就赶来迎接。陈海华今年64岁。父亲陈世龙是陈文杞参加黄埔军校时与童养媳陈阿三结婚后生的孩子。陈海华满头银发,脸上已有老年斑,岁月的沧桑全写在脸上。他还把年纪76岁、曾任过东青村支书的陈玉楷等几个同乡也叫来作见证人。

老支书陈玉楷既是东青村的活字典,也是一个有心人。他至今仍保存着1958年莆田县公安局修订的枫叶塘村户口簿,上面清晰地记载着陈文杞的生辰年月、父母兄弟等家族相关信息。结合笔者收集的陈文杞初中同学、当年一同考取黄埔军校的黄铁雄所写的《陈文杞传略》,这些还原的历史,全面、清晰地记述了这位为抗战付出生命的英烈的人生轨迹。

 

投笔从戎的岁月

陈文杞1904年出生在一个小康农民家庭。父亲陈松三,在家务农。1923年,陈文杞毕业于莆田城内哲元小学(今梅峰小学)。他少年时代就勤勉好学,聪慧过人,成绩优良,深受老师喜爱,同学敬佩。小学毕业后,他与同乡黄铁雄一起考入五年制的集美师范学校。1925年,陈文杞和黄铁雄往广东投考黄埔军校,进入第五期工兵科学习。次年,他便在军校教育长邓演达带领下加入了北伐军,被编入工兵营第三连。陈文杞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北伐军占领武昌后,他在武昌继续军校的学业。

1926年,陈文杞被分配到陆军第22师见习。1927年,陈文杞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后重返北伐军,在南京任第二十二师少尉排长。他参加龙潭战役,一举击溃北洋军阀孙传芳部,因英勇奋战而立功。1929年,其所在的部队改编为陆军第1师第1旅,他先后任该师第一旅第一团连长、营长、大队长、团长和中校参谋主任等职。当时,胡宗南是这个师的师长,驻地陕西。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嫡系,系第一师又是胡宗南的嫡系,可见陈文杞在该部队是受重用的。

 

抗战时为国捐躯

1932年,陈文杞随胡宗南在上海参加“一·二八”淞沪会战,以战功卓著而升任团长。1937年7月11日,他又随胡部参加武汉会战的外围作战,在信阳、罗山一线抗击日寇,歼敌5000多人,擢升为27师参谋长。

1941年,陈文杞被选拔送到陆军大学深造。正要赶往学校学习之际,日军在华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陈文杞放弃深造机会前去参战。作为陆军第27师少将参谋长,他率领部队开赴黄河防线,布置对敌防御。

中条山战区位于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进可逼中原地区,突破黄河防线,打通平汉铁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日军多次军事行动都没有成功,为此,日寇再次秘密调集其主力师团部队7万余人,准备大举围攻中条山阵地。1941年5月,敌军主力部队在陆、空优势火力的配合掩护下,向中条山阵地发动了疯狂的围剿行动。战斗中,我抗战军民利用有利地形,顽强地阻击着大规模进犯的敌军。

陈文杞将军率领部队,冒着敌军猛烈的炮火打击和飞机轰炸,坚守阵地,与敌对峙,宁死不退。他为了鼓励将士奋勇杀敌,亲自到前线督师,鼓励官兵与阵地共存亡。在他的带领下,我军将士顽强作战,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凶残的敌人施放毒气,趁我军将士中毒昏迷之际,乘机攻占阵地。在这危急时刻,陈文杞将军镇定如常,鼓励部队誓死保卫阵地。他高呼:“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此其时矣!”陈文杞将军率领部队奋勇冲杀,与阵地上的敌军反复搏斗,在战局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坚守阵地三昼夜。我军阵地被敌攻破,我军将士与敌展开白刃战。陈文杞将军在与敌拼杀过程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7岁。

抗战胜利后,黄铁雄曾听陈文杞副官说,陈将军的遗体由勤务兵就地埋葬。

陈文杞牺牲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即颁令表彰,并在其家乡城厢忠烈祠内立主牌纪念。陈文杞将军是莆田市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唯一的国民党将领,殉国时,被国民政府追升为陆军中将。1946年初夏,莆田哲理中学常太师生在将军家乡枫叶塘中心小学举行追悼会,乡亲数百人参加。家乡祠堂竣工时,全村人列队迎接陈文杞遗像归乡入忠烈祠。将军极尽哀荣。何应钦和胡宗南等国民党高级将领送了挽联。何应钦的挽联写道:

陈文杞将军为国捐躯断吾右臂,

中条山血战牺牲军魂流传千古。

2014年11月28日,细雨霏霏,位于莆田市区龙脊山的闽中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经莆田市民政部门批准,抗日英烈陈文杞的“衣冠冢”迁进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