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飞虎”英雄的家国母校情

任镜波陈经华与陈炳靖合影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之际,70多年前加入“飞虎队”的12名中国飞行员唯一健在的“飞虎”英雄陈炳靖回到福建,卷起了一阵阵飞虎英雄旋风。

陈炳靖1918年出生于莆田,1936年毕业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1943年3月成为陈纳德将军所创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 第14航空队23大队75中队准尉飞行员。

飞虎英雄事迹十分感人,听了他的故事,人们不禁为他那份对祖国、对故土、对亲人、对母校的深情所感动。这感情是那么自然,那么深厚,那么真挚,那么坚贞,使人动容,催人泪下。

9月9日,陈炳靖回莆田玉湖陈氏宗祠拜祖。应莆田玉湖陈氏理事会的邀请,莆田集美校友会和集美校友总会派代表参加了这项活动。莆田陈氏宗亲和莆田乡亲及各界人士在玉湖陈氏祖祠迎候。陈炳靖老先生来了,一位97岁高龄的老人,外貌有些清癯,但神采奕奕。他一下车,就在祖祠庭院入口的牌楼前深深地三鞠躬,他脸上的肌肉激动地抽动着,眼泪在眼眶里转着。在欢迎的人群中,有人向他介绍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任镜波。听到是集美母校的来人,他紧紧握着任镜波的手,说:“集美,集美,忘不了的集美。”他还说,“我们是兄弟。是兄弟,不是朋友!”他的话乍一听,有些费解,但细加思索,便可知老人家另有一番深意。老人的阅历告诉他:血浓于水,兄弟是永远不变的,不管怎样怒目相向,最后总是要走到一起来的;而朋友,往往因利益、志趣相投而聚,也可因利益、志趣而散。正所谓“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敌人”之说是也。他的话的深层意思是:我们是校友,是兄弟,这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

进入祖祠,天井后的台阶上有左右两列长案,东侧的案头上摆着龙眼、香蕉、桔子,陈老吃了一颗龙眼,细品着其中味,说:“这才是家乡的味道。”

他和任镜波谈起在学校的情景。任镜波说:“陈老,您是渔航高二组的。我的一位老师叫林维荃,是渔航十一组的,也是你们莆田人。你们两位同年毕业,都属我的师辈。他是渔航,你是高级渔航,他的岁数比你大,你的层次比他高。论岁数,我该称你为师叔,论学历,你应该是师伯。你说我该怎么称呼你好?”

“什么也不要称呼,我们是同学,称同学就很好,亲切。”陈炳靖说。

祠堂的西侧一列长案上,备有笔墨宣纸等文房四宝,供嘉宾挥洒题字,留下墨宝。任镜波应邀写下:“集美育英才   玉湖出人杰”。众人皆称好。《集美校友》主编陈经华,因为祖上也是颍川人士,和玉湖陈氏算是同宗,宗亲相见,心血来潮,也写下两句:“源自颍水沐世泽  根在集美感嘉恩”。除了宗亲情缘,还有同是陈老培育的集美校友情分。

在一片掌声中,陈炳靖老先生挥毫写下:“生为中国人  死为中国魂”。爱国豪情动天地,英雄气概贯长虹。

陈炳靖题词

任镜波代表集美校友总会赠送他百年校庆纪念章,他高兴地佩戴在胸前。任镜波还赠送他总会编辑出版的画册《伟人伟业》。陈老看到画册封面上的陈嘉庚油画像,激动不已,把画册紧紧贴在脸上。他戴着纪念章,手捧着印有陈嘉庚肖像的画册,和任镜波在陈氏宗祠供奉着的陈氏列祖列宗的尊容前合影。许多宗亲和嘉宾也争着抢这个镜头。

两天后,9月11日,莆田集美校友会在莆田三正半山温泉酒店举行宴会欢迎飞虎英雄陈炳靖校友,任镜波率集美校友总会代表团应邀出席,他们都穿着印有“诚毅”校训的T恤。陈炳靖看到任镜波胸前的“诚毅”二字,眼睛一亮,动情地念道:“诚毅!”。任镜波把准备送给他的两件T恤奉赠给他,他高兴地接过。出人意外的是,他竟然当即脱下西装外套,把文化衫套穿在衬衫之上,露出衬衫的两段长袖,但他一点也不在乎,反而感到很高兴。他就这样穿着T恤,上台致辞,敬酒、碰杯,整场晚宴,他的衣着都这样,没有变。

任镜波赠送给他一幅前天《集美校友》副主编钟国平拍摄的他们两人亲切握手的照片。照片装在大镜框里,更显得好看。照片上方是“集美校友”四个大字,还有2015年第五期等字样。任镜波指着照片告诉他:“我们是校友,照片上,我们背后有您的乡亲,我们相会在您故乡的土地上,在你们陈氏祖祠前,别有一番意味。《集美校友》编辑部已决定用这幅照片作为今年第五期的封面画。第五期要到10月25日才出刊,现在我们事先把这一期的封面制作出来,奉赠给您,表示我们对您的敬意。”任镜波还赠送他一条写着“一片冰心在玉湖”的条幅,那是任老人家的手笔,他巧妙地套用唐朝刘禹锡 “一片冰心在玉壶” 的诗句,把“玉壶”换成陈老的故乡“玉湖”。陈老会意,开心一笑,连声称谢。

第二天,9月12日,陈炳靖校友回到集美母校,受到集美大学辜芳昭书记和苏文金校长的热情接待。集大领导把他16岁时进入私立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渔航高二组学习的学籍登记表赠送给他。这是母校的馈赠,是无价之宝。他捧着装在镜框里的学籍登记表,和辜芳昭书记、苏文金校长合影。他那溢于言表的喜悦很快就出现在报刊和网络上。

在集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林斯丰陪同下,他出席了座谈会,参观了集大新校区。他感慨地说:“以前这一片都是滩涂,现在建设得像公园一样,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真的让人很骄傲。”1936年他离开集美到上海后,就再没回过母校。

林部长陪同他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他们登上高高的石台阶,来到纪念馆的正厅,那里矗立着陈嘉庚先生的汉白玉雕像。见到校主,陈炳靖毕恭毕敬地三鞠躬。在纪念馆,他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和名字,这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他兴奋地向同行者讲述着一段段的珍闻轶事。

在莆田、在集美,陈炳靖都饱含深情地给乡亲、校友讲述他的传奇故事。1936年,他18岁,毕业于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在毕业生中,他年龄最小,但成绩最好;1937年,他在上海实习期间,日寇进攻上海。看到上海街头被日军惨杀的儿童尸体,他义愤填膺,毅然放弃到印尼投奔大哥的计划,报名参军;他受过海、陆、空军的训练,奇迹般地成为“飞虎队”的队员;他与日寇鏖战蓝天,不幸落入敌手,九死一生,终不改“中国空军”的身份,爱国之情,忠义之举感动了几代人。

在集美母校,陈炳靖一再告诫学弟学妹们: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忠”、“孝”、“仁”、“义”,在国家危难的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在家庭遭遇困难的时候要担负责任。

陈炳靖出生于莆田望族玉湖陈氏,这是一个有着忠义英烈传统的宗族。陈炳靖的先祖是北宋抗金名将陈俊卿。陈俊卿当过宰相,他主张“人才者,国家之命脉也。人才当以气节为主。”宋朝末年,元兵入侵,四邻皆降,而玉湖陈氏在陈文龙、陈瓒的率领下,坚守兴化城,不惜一身死,不惜一族亡,前赴后继,宁死不屈,满门忠烈。其后,元朝皇帝下诏访求陈文龙子孙,拟录用为官,竟无一人响应,表现了陈氏族人的高尚的人格操守和忠义气节。作为莆田玉湖陈氏子孙,陈炳靖继承了陈氏先祖的基因,具有高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