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有特长的应用型人才

◎黄福泉

4月16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举行两年一度的学科竞赛表彰暨学风建设动员大会,集中表彰238位在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和41位指导老师。受表彰的个人与团队在会上分享了他们在参赛过程中的经验、心得和体会,让广大同学受益匪浅。

 细数诚毅学院近年来在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的奖项,集美大学校长助理、诚毅学院院长叶光煌在表彰大会上说:“这些奖项和荣誉不仅充分展示了诚毅学子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标志着学院近年来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也标志着学院在学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策引导   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应用型人才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诚毅学院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又清晰明确的办学定位:以“多科性教学型普通高校”为学校类型和类别定位,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合格加特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何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导向,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定位是诚毅学院长期以来探索的要点之一。

诚毅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在校四年期间每人都必须获得6个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学分。该学分可以是学术竞赛、发表论文、完成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或各类认证资格考试。分管教学的黄义新副院长说,学院高度重视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以此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制定并颁布学科竞赛活动获奖加分办法、奖励办法,以政策导向推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特长的培养。对于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同时给予加分、奖励、参评奖学金三重奖励,奖励的金额标准学生团队最高可达1.5万元,个人最高可达2000元。对于指导老师也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目的是让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办学理念渗透进教育、学习的各个环节。

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郑力强谈到学院领导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理念和导向时说:“考85分的学生、考75分且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你更认可哪一位?我们对于后者更欣赏,因为通过学科竞赛的历练,该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以彰显,对于学生,我们就要从这方面引导、指导、奖励、激励,因为这就是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实质性体现。”    

 

多措并举   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实践深钻研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院多措并举引导激励学生多参与创新实践或学科竞赛,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具备一项或者多项特长,以在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各系、各部门纷纷使出不同的招数,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实践、深钻研,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

 ——对接企业项目,实践出真知。如何在专业实践上下功夫,机械工程系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他们建立勤工创业中心,这是一个对接校企的学生组织,起到连接校内第一课堂与企业第二课堂桥梁纽带作用。系主任陈扼西、系总支书记翁马巷等利用课余假期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生产所需的知识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今后就业竞争力。其次,系里还与厦门顶科电子有限公司共建设立“自主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操作相关仪器。再者,建设一批专业团队,让学生根据专业兴趣,自我组织团队,与企业实践项目相衔接,为学生全身心投入企业相关技术领域提供激励。这些措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也有效地推动实践教学一体化。“CAM专业竞赛团队”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机械类团队以三维建模在现代机械中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目前已获得国家级奖项1个和省级奖项10个。食品工程和检验检疫两个专业,试点期间多个班级被评为“优良学风标兵班”和“省级先进班集体”,取得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

——征战各类赛场,科创促学风。信息工程系每年举办电子设计大赛,吸引对电子技术有兴趣和特长的同学参赛,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等赛事提供人才储备。经过几年的发展,参赛学生越来越多,获奖的队伍也越来越多。系里还组织成果展,让获奖的队伍在全系学生面前展示他们的设计作品,跃跃欲试的师弟师妹在设计者指导下亲自操控智能车,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制作和参赛的兴趣。信息工程系主任洪联系说,搭建这种交流平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还有力促进求真务实学风的形成和团队协作人文精神的提升,真正达到薪火相传,以科创促学风,以科创促成长。

 ——参访各类机构,交流拓思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营造学科竞赛氛围也不只是工科专业的事。文科专业同样可以有所作为,经济系通过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让学生课余时间直接到银行现场实践。在与厦门银行的合作中,双方共同开设《金融营销实践》课程,并联合启动“第三方存款PK赛”活动,开展金融知识、市场调研、营销技巧等培训、实践活动。部分学生还被选拔前往台北富邦银行参访实习,学习台湾金融机构的制度、运作和营销模式,为今后服务台企和两岸经济往来打下了有力基础。

 ——学生活动学术化,规划与体验并行。管理系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生涯规划与体验教育,入学即强调大学生要加强规划与实践环节。每年入学初,各专业学科带头老师会给学生们开展专业知识教育讲座,建议学生积累专业基础知识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双重必要性。曾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创意、创新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的管理系主任郭士正说:“我们倡导‘学生活动学术化、科技化’,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围绕着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寓教于乐。”

——兴趣引导学生,鼓励自主创新。在组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方面,诚毅学院每年暑期都开设集训班为参赛学生“免费加餐”,数学教研室老师主动放弃假期休息,全程为参赛答疑解惑。参赛学生从最初的1个队3个队员发展到如今的27个队近百人;指导教师也从1人增加到7人。如今,喜欢数学建模的学生自主成立了数学建模实践中心,常年开展学习探讨交流活动。学院团委每年也都开展自主创新申报实践活动,发动广大同学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立项、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大赛,不断增强运用知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造能力。一批优秀项目得到评委专家的认可和称赞,通过答辩获得立项。

 

成绩初显  见证从学习到应用的过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政策引导和多措并举的联合作用下,诚毅学院近年来的学科竞赛成绩逐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逐步显露出来。以数学建模竞赛为例,从2010年获得省级一等奖,到2013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和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四年之间从省赛到国赛再到美赛,诚毅学院数学建模真正实现“三级跳”的完美跨越。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社会、经济、工程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内容充满挑战性,要求参赛者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获得“美赛”一等奖的洪成蹊、潘伟强和傅凯铮参与的项目即针对未来解决中国水资源匮乏问题,选择了应多在沿海地区发展和推广海水淡化技术的课题写出一篇优秀论文。

 诚毅学院倡导学生要学有所思,思有所行,并把所学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多选熟面自动售货机》这个从校赛到省赛最后闯进国赛并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的项目,设计的是一款往自动售货机投进硬币,即可自助选择自己喜爱口味的泡面,而且出来的面还是热乎乎的。设计出这款售货机的学生团队队长梁铭同学坦言在面对评委的询问时,自己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其他高校同学来得扎实深厚。梁铭坦言说:“我们这群‘毛小子’刚开始参赛时甚至连内部设计原理都还没完全搞懂,但我们没有畏惧,花了整个暑假自学,一边学一边做,再一家家企业找过去,最后才把团队的设计想法演变成最终获奖的作品。用行动证明一切,有想法就去做,别让美好的大学四年留下遗憾。”正是这样一群怀着自信、毅力、韧劲的“毛小子”最后闯出了一片彩色天空。该项目设计的产品属全国首创产品,弥补了市场空白,获得了专利认证。

牧之创业团队开发的“驭行手机导航软件”将现实街景和虚拟信息标签准确结合于手机显示屏上,只要用手机把眼前的街景拍下来,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搜索配对”,告诉你附近有哪些商店、餐饮厂货或者通过实景引导你要去的目的地,这款创新导航软件极具商业价值,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意、创新及创业)“三创”挑战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

王中杰、林建良、郑金勇和李阳所做的《跳跃机器人》项目在第五届福建省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中“一跳惊人”,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夺得一等奖。这是一款具有弹跳性的机器人,可以克服传统机器人壁障能力差的不足,不仅可以自主避开障碍物,还会跳跃壕沟甚至高墙,可以应用于军事侦察和太空探索,前景广阔。比起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三等奖的叶挺、余良剑、吴邵建三位同学更看中的是参赛经历在专业内的影响力。在他们看来,奖项是最好的催化剂,它能够激发机械专业的学弟学妹们对本专业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进行一种专业内部的“传承”。他们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多参与专业性的课外社团活动,“这几年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自发教育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能体验到课外活动方式的优越性,激发灵感和创作激情,专业学习也能更有生机。”

学科竞赛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为提升拓展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后,诚毅学院的师生也将以榜样促学风、以教风带学风、以活动育学风,开展更多有影响力的品牌学风建设活动,营造更加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力争第二个十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上走出一条诚毅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