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集美学校(选登)
◎陈彬
《百年集美学校》是为百年校庆而写的,已连载近50期。为缩短连载时间,节省篇幅,从本期起,改用连载于《集美报》的压缩版。希望读原版的读者可向集美校友总会免费索要已出版的《百年往事》。 ——编者
49、为实现校主的遗愿
1979年集美航海学校升格为专科学校。那时,叶飞是交通部部长。因为他和陈嘉庚谈过集美航海升格的事,对老人家有过承诺,所以,想借这机会,一步到位把航海学校升为学院。而升格后要当家的叶振汉则主张一步一步走,先专科,几年后,再学院。
叶振汉在集美航海专科学校主事五年,慢慢地意识到航专非再往上升格为学院,难保昔日辉煌。
叶振汉的继任人吴景宁、陈心铭都是交通部从大连海运学院选派来的。他们到任之时,领导再三嘱咐要安心办专科,而且要安心办好海上专业。他们严格按照交通部的这项基本方略行事,但慢慢地,也觉得在这禁区之内难有大的作为。于是,他们就在专科的大框架内寻找突破。“上天无路,只好入地找门。”
他们找到的出路就是“五年制专科班”,即所谓“五年制”。第一届“五年制”两个班十分成功。以后连续几届也成绩斐然。但好景不长,主要是生源一年不如一年,慢慢失去优势,而弊端凸显。吴景宁、陈心铭作为书记、校长不得不做新的探索,把视线也转向升格为学院这个目标。
1985年2月,陈心铭在交通部一次教育会议的小组会上发言,谈到体制问题,实际上是说应把集美航专升为学院。吴景宁也向当时的交通部部长钱永昌私下谈到这个问题。在升格问题上,集美航专开始发出与交通部不同的声音。
1985年4月,吴炳煌副校长率团到香港考察,团员有任镜波等人。香港校友都曾为闻名遐迩的母校感到骄傲,而今却不得不为母校日渐衰萎而着急。他们情绪激动,说:“母校如不与时俱进办成学院,不出几年,陈嘉庚创办的集美航海昔日的辉煌将不再,将丧失在海内外航运界已有的地位。”事后,他们给国家主席李先念写信要求办学院,也给交通部写信,提出同样的要求。交通部明确表态不同意。
在这种情况下,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的领导不便再出面提这个问题,但还是默许、甚至希望属下和校友用各自的方式反映意见。
1985年11月5日,任镜波找到他在省教育厅工作时的老领导王于畊,并经她介绍,向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反映集美航海办学院的要求,请他指导、帮忙。
此后,任镜波先后在交通部多次的研讨会上提交论文,在全国性刊物和地方期刊上发表文章,论述集美航专办成学院的必要性。他的文章引起交通部有关领导的注意。有领导找他谈话,内容有肯定,有许诺,有提醒。任镜波不为所动,因为他对仕途早已看透。
1988年2月,交通部原部长彭德清离休后到集美航专主持编撰《中国船谱》。彭部长过去一贯劝说集美航专安心办专科,经过一番调研,他也改变了主意。
一次,吴景宁、陈心铭带着任镜波到航专的“港澳楼”拜访彭老部长。他们谈到升学院的问题。彭德清不仅不反对,还出主意说:“这种事靠打报告是办不来的。要有专人去跑,专门办这件事。”
吴景宁说:“老任来跑最合适。”
陈心铭呵呵笑着说:“我同意。老任,这可是个苦差事。”
当着彭部长的面,两位领导就把这件事定了下来:升学院的事由任镜波具体去“跑”。
于是,任镜波到北京。他去拜访老校友、周总理的老部下陈乃昌,说明来意。陈乃昌说:“这事应该办。不升格对不起老校主。”他和任镜波一道去拜访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邓大姐是一个党性极强的老布尔什维克,容不得半点庸俗的套近乎拉关系的行为。但一听到陈嘉庚,邓主席就说应该给予照顾,当即给分管交通部的国务委员邹家华打招呼。
他去拜访叶飞、王于畊。叶飞说:“1979年我就说要办学院。当时要办了,就没有今天这个事。叶振汉太学究气了。”
他到交通部找林祖乙和主管教育的副部长。林祖乙是集美校友,他也觉得此事该办,否则,实在对不起老校主陈嘉庚。但作为部里的主要领导之一,他也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他和主管教育的副部长商量后,提出一个办法:“让学校直接到国家教委跑去!”意思是,部里先不表态,如果国家教委同意,部里也同意。
这是个大难题。任镜波不知该如何去“跑”。第二天,他就到国家教委。他带着馒头、矿泉水到国家教委一连等了三天。第三天,终于见到了高教司司长龙正中。通过和这位司长的交谈,他才知道,高教司不管升格的事,升格是计划司管的。
任镜波又费了一番周折,在校友的帮助下,找到规划司的领导。他向接谈的领导说明了一切,把精心准备的材料呈了上去。
反复了几回,任镜波才弄明白申办报告该怎么写。按照要求,任镜波准备了文件,但“现有设备状况”一项,航专根本达不到要求。教委的同志提醒说:如主管单位承诺在一年内达标,也可以。于是,交通部做了承诺。
国教委规划司司长徐敦璜等领导对此事很支持。他们知道厦门大学,也知道陈嘉庚,对陈老先生充满崇敬之情。
为了让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对此有更直观的认识,交通部教育局邀请国家教委派人到航专“育志”轮上对远洋船员的培养进行专题考察,同时到香港、新加坡等地了解集美校友的状况和影响。通过考察,考察团的成员们看到集美航海昔日的辉煌。让这样一所学校淹没在平庸之中,光辉不再,他们实在于心不忍。
1989年,一百多所专科学校向国家教委提出升格为学院的申请。在各方面的努力和帮助下,通过层层筛选,集美航海专科学校成为最后的10所之一。这10所将分三批讨论审查通过:第一批3所,结果已于4月份见报;第二批3所,第三批4所,将在近期相继讨论。集美航专排在第三批。
在讨论第二批当天的一次电话交谈中,任镜波对计划司的逄广洲处长说:“第二批是3所、第三批是4所。为什么不第二批4所,第三批3所呢?”
“其实都一样。”电话那边说。
“既然都一样,能不能这样:第二批的3所讨论过后,如果方便,请您把集美航专从第三批提出来在第二批讨论。”
“……看看吧!”对方说。
第二天,任镜波接到北京来的长途电话,是逄处长打来的。从电话里的声音听得出,他异常兴奋:“老任,过了!”
任镜波也兴奋地喊出来:“过了?谢谢!谢谢!”
“我先给你报个讯。但暂时不要声张。文估计10天后到交通部。”对方说。
1989年5月1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发出《关于同意建立集美航海学院的通知》。陈嘉庚半个世纪的美梦终于成了现实。
几天之后,北京发生学生上街游行的事件,接着出现动乱。第三批因此被搁置,多年没有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