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精神 俊彦品格
——读《校主训词》(1940.10.安溪文庙)有感
◎冯沿江
近日,阅读《集美学校百年校史》(林斯丰主编,2013年9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之第四章《播迁》,为其第九节“校主视察 殷殷期勉”的珍贵历史画面所吸引与感动。怀着一种寻珍觅宝的心情,我埋头在集美学校历史档案里苦苦搜索、细细追寻,终于见到1940年10月底陈嘉庚校主到安溪视察集美学校和欢迎会上校主训词的原始资料。
福建私立集美学校1940年11月2日印行《集美周刊》第二八卷第五、六期合刊。“校闻”栏目刊载多篇文章,报道校主莅临安溪的盛况和师生亲睹校主风采的喜悦。据载,10月25日,陈嘉庚经南安、永春到达安溪。傍晚时分,集美学校在安溪的师生及安溪县各界代表集队到祥云渡欢迎校主。沿途民众悬旗鸣炮,奔走相告,气氛至为热烈。26日早晨,陈嘉庚视察中学及图书馆、校董办公室。八时出席安溪各界欢迎大会,演说达两小时,详细报告了南洋华侨对祖国抗战的关心支持和这次回国访问的观感,深入分析了抗战必胜的形势。晚间出席安溪县城各界的欢迎公宴。27日早上六时半,集校安溪校舍全体师生及集厦两校安溪校友在文庙大成殿举行欢迎大会,陈村牧校董主持,致辞毕即请校主训词。八时半教职员在图书馆开欢迎茶会,校主即席分析抗战大势。27日晚,学校举行欢迎校主音乐会,演唱的主题歌是由本校教员包树棠撰词、曾雨音作曲的《欢迎校主歌》。“特载”栏目,则全文刊登《校主训词》(江培萱、陈秀锦笔记)。

斗转星移,风雨沧桑;春华秋实,教泽绵长。在事隔七十余载的今日,读起抗战年代的《校主训词》,依然是那样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训词开头,校主一声“兄弟”自称,一展慈祥长者的谦逊风度和家国情怀,令在场师生如沐春风:“兄弟这次回国能有机会到本校和诸位教师诸位同学见面,觉得非常欣慰。十九年来,兄弟日夜无不想念着能够回来,看看学校……”

训词主旨: “今天要讲的只是关于创办学校的经过和困难”。从辛亥光复后关注祖国和家乡,想要尽国民一份子的责任,决意回乡出资办学,谈到民国元年回同安目睹全县教育落后状况,下大决心在集美出资创办了小学;从集美小学创办伊始就遇到师资奇缺的困难,谈到南洋实业赚了一点钱,又于民国六年在集美创办师范学校;从以巨大的勇气与毅力,在集美继续创办中学,谈到为解决中学师资缺乏的困难,筹划独资创办厦门大学;最后谈到当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南洋华侨企业更遭日本、英国等列强的倾轧欺凌,陷入空前困境。校主将一生奋斗的艰难历程与酸甜苦辣,娓娓道来,令人动容。
训词末尾,校主强调要有抗战必胜和建国必成的信心,并表达了他对青年要担起救国兴国责任的殷切期望。他说:“现在兄弟要告诉大家,抗战胜利属于我,这是一万分之万分的肯定。不过,大家总要明了在抗战的数年间,是有必定要受的痛苦,对这痛苦,大家务必明了,忍耐才能达到最后的胜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得到胜利!我们一定可以回到我们的集美去!”他又亲切地说:“现在最幸福的就是你们这辈青年学生,能在这个艰难的时期读书,机会实在难得,你们现在才十几岁,再努力深造,到大学毕业,也不过二十多岁,年富力强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时间方长,而且你们正要服务的年龄,就是国家一切建设大发展的时候,样样需要人才,所以说是青年前途大发展的时候。”他特地叮嘱说:“希望诸位要抱着大公无私的精神,凭着‘诚毅’二字校训,努力苦干。我们集美学校创办的动机和目的跟普通学校不同,希望诸位深深来体会。”校主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
读了上述江陈笔记的《校主训词》全文,并未见到人们熟知的校主对青年学生“希望”那则名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了解疑释惑,我特地访问集美陈嘉庚研究专家陈少斌,他告诉我,是他在集美周刊的另一篇文章里发现那则校主语录,并在集美中学80周年校庆时提供给学校作为德育资料,从此流传开来。依照他的指点,我通读了那卷集美周刊,终于找到在《校主印象记》(叶友德)一文里的记载:
在本校欢迎会上,校主说:“我培养你们,并不想要你们替我做什么,我更不愿你们是国家的害虫、寄生虫。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着‘诚毅’的校训,努力的读书,好好的做人,好好的替国家民族做事。”
印象记下文,作者叶友德抒情地写道:“一字一句,像慈母的温柔的叮嘱,是情与爱交织的心声。这,我将永远的不会忘记,要深深地放在我的心灵里。”
在集美学校百年校庆之际,重读《校主训词》,最大的感触是要深深地领悟陈嘉庚校主对青年学生的谆谆教诲与殷殷期望。为国育才,是陈嘉庚一生倾资兴学的动机和目的。他希望青年学生能怀抱着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爱人民的大爱精神,能养成有理想、有担当、有毅力、有坚持的高尚品格,在建设强国、复兴中华的伟业中成为国家之栋梁、时代之俊彦。
今日集美学子,明日国家栋梁。让我们牢记校主的教诲与期望,遵循诚毅校训,努力苦干,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创造辉煌的业绩和出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