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一帧珍藏60年的照片

◎周添成

这是贴在我相册里的一帧校主的照片,屈指数来,我把它珍藏了60年。说起这帧照片,还有一段故事呢!。

校主陈嘉庚先生是我心目中最崇敬的伟人之一。在南洋,他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打从懂事那一天起,就经常听家人谈到他的为人与善举。7岁那一年我就读于马来西亚槟城丽泽小学一年级时,是1941年日本南侵的前夕,海外侨胞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校园内老师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宣传抗日救国;师生踊跃捐款,支援祖国抗战。是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先生领导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于1938年联合各属侨团在新加坡组织并领导“南侨总会”,号召侨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截止1941年,南侨义捐5亿国币,有力地支援祖国抗战。他组建南侨机工队,保证滇缅抗战运输线畅通。他反对投降,主张抗战,1938年,他以国民党参政员的身份向正在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拍去“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 表现出一身凛然正气,深受广大侨胞的拥护。以后我读了《南侨回忆录》,对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以及倾资办学的义举,有了更深的了解。1940年,他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回国慰问抗日军民,对重庆与延安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所得的结论是:在重庆,“绝无一项稍感满意”,到延安,“如拨云雾见青天”。他让海外侨胞看清国民党的腐败与不作为,寄希望于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侨生纷纷回国读书、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毅然决然回国的。

1952年我回国,当时有三个地方(北京、广州与厦门) 招收侨生,我因为仰慕陈嘉庚先生,又听说他已回国定居,专事办学,所以决定去厦门。在集美学村里,我们经常看到校主的身影。他拄着拐杖巡视工地,遇上在劳动的工友,他会嘘寒问暖。他对我们侨生关怀备至,我们不仅不用缴交学杂费,生活有困难的还可以申请助学金。记得我刚到集美时,正是11月,天气已经很冷了。我一到校,就领到校主发放的衣被,我温暖地度过了在祖国的第一个冬天。逢年过节,学校或组织我们出外旅游,或组织文娱演出,还加餐发红包,每个侨生都有“如在家中”的感觉。我们还有机会聆听他老人家的报告。他身体健朗,精神矍铄,从来都是站着作报告的,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他见多识广,报告的内容很丰富,往往从国际形势讲到国内大事,谈到个人卫生,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十分亲切。读完高中后,我又报考校主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幸运得很,当年我考进了厦门大学历史系。

为了把这一切定格下来,以作永久纪念,最佳的办法就是把它们拍摄成影视资料,那怕是留下一张照片也好。可是像我这样一个穷侨生,哪来的照相机?于是,我在当年集美街上的一家照相馆里选购了这帧校主的照片。你瞧,校主在作报告,多精神!拿着这帧照片,我几次想请校主在上面签个名,但终因不愿打扰他老人家而作罢,最后还是我自己在照片的背面写上这几个字:

“侨领陈嘉庚先生”。

珍藏这帧校主的照片就是珍藏我对校主的永远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