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集美之行

蔡玥波(大田一中)

起床,穿衣,洗掉脸上的疲倦泡沫,拉开窗帘,呼吸着这来自陌生城市的空气。焦躁,不安又带着些许兴奋,这次集美之行将是个怎样的开始呢?我好奇地想着。

踏着青石板砌的路,我们一行人穿梭在一条幽静的小巷,向陈嘉庚纪念馆出发。这条小巷,如一卷墨香浓厚的画册,内蕴深邃,不可通读,只有阳光才能在这里驻足、变更……

来到陈嘉庚纪念馆,陈呈馆长为我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而陈经华老师更是以“座谈”的方式,在轻松氛围和欢声笑语中给我们讲述陈嘉庚爷爷的奇闻趣事。陈嘉庚爷爷的形象随之高耸起来。陈经华老师情真意切,说到动情处,竟喉梗语塞。同学们深受感动,都发自内心地鼓起掌来。掌声中,我意识到,原来自己对陈嘉庚的了解只是一星半点,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条漫长而又有意义的学习之路。

下午4时,我们来到位于海边的鳌园,太阳依然高照,不觉有海风呼啸耳边。鳌园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陈嘉庚墓四周的青石浮雕,在这里,陈嘉庚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变成一卷时间轴,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历历在目,拔花生、收番薯是他儿时勤劳简朴的生活写照;黄梨罐、橡胶园是他在新加坡艰苦创业的记录;兴办集美,倡办厦大是他倾资兴学的往事。他倾尽一生,付出所有,而他的回报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在导游的口中,我得知陈嘉庚先生在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而他并不想在北京安葬,他想回家,回到这片养育他的地方,所以8月20日,他带着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带着众人的哀悼和悲痛,落叶归根。这世界上少了一位这样爱国爱乡的伟人,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烙在人们的心中,而他的名字超越了时空,成为了一座屹立在东方的丰碑。

陈嘉庚先生的卓越贡献和伟大事迹,怎是我们用粗陋的话语所能表达得了的呢? 18日上午,王雅散老师以语言艺术及表达为内容给我们进行了一场绘声绘色的课程培训。端庄、自信,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清新宏亮的表达,尽心尽力地为我们讲解了口语规律、字正腔圆以及手势神情所要注意的地方。一堂两个多小时的课,使我们受益匪浅。下午,是对这几天学习而准备的一场考核!压力,也汹涌而来……,我细细咀嚼这些天学到的知识,内心无比渴望能够通过考核。我不仅仅是代表个人,也代表大田一中,也代表整个大田县城,我又岂能因为自己而抹黑于他,可万一呢……自信心被压力、不安、焦躁冲击得溃不成军……同行的黄老师、连老师说,只要尽自己所能就好了,可紧张依旧积蓄在我的内心。一个多小时的考核,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尽力讲话清楚明了,算是正常发挥。当听到全部的学员都通过考核,我长呼一口气,明天,又将是怎样的一天呢?我期待地想。

第4日,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脱离组织”,自由用餐,品尝厦门小吃,逛街购物必不可少。我们4人,一路毫无目的地漫游在中山路步行街上,迈着轻松的步伐提早了10分钟在中山公园集合。随后老师们也准时到达。广州陈嘉庚纪念中学的同学们迟到了几分钟,他们的老师很是生气。我不解,他们不过是一群初中生,贪玩本性与生俱来,尚未退却,又何必计较呢?5点30分,我们坐车回纪念馆举行闭营式。陈群言副馆长宣布我们此行圆满结束,后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的杜校长发言,首先表扬了我们大田一中的学生提早到达集合地,又严厉批评迟到的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的同学们,他说:“迟到,算是‘诚毅’中的‘诚’吗?”我这才明白,他们无时无刻都在贯彻陈嘉庚先生所说的诚毅忠公,他希望他的学生不仅明白,更要做到诚毅二字。小事决定大事,细节决定成事——这是此行我得到的最后领悟。

最后一日,重复着早上不变的节奏,拉开窗户,阳光透进宿舍,是怎样的一个感受?留恋?解放?好像都不是。最后告别了一直不辞辛劳陪我们学习、游玩的钟老师和陈老师。9时许上了回家的大巴,我们不曾亲临集美的过去,不曾了解陈嘉庚的故事,也不曾与广州的同学老师一起交谈、学习,但因为陈嘉庚,我们与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的人们在集美这块土地上,有了一场美丽的邂逅,有太多美好还未品味,有太多的不舍还未出口,但终究要离开,好似往日,又像今朝。

窗外,海雾氤氲,天边湛蓝,如斯阳光,艳丽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