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亲”“探亲”到“走亲戚”
◎林小芬 钟国平
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原名广州市第三十中学,前身为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是陈嘉庚先生于1940年向国民政府教育部倡议创办的,目的是为南洋华侨中小学校培养师资。2006年广州第三十中学更名为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
看到报纸,开始“寻亲”
“有一次,我在报纸上不经意地看到‘广州市第三十中学更名为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这则新闻,很想了解一下这所与陈嘉庚名字有关的中学,于是就跑到广州去‘找这个亲戚’。”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任镜波介绍他们“寻亲”历程。2008年春,任镜波一行到广州,“我们当时坐着的士,满广州寻找这所学校。绕着广州好几圈,都找不到。”原来是学校刚更名,当地人只知道第三十中学,不知道陈嘉庚纪念中学。
任镜波见到陈嘉庚纪念中学校长,聊起了陈嘉庚,彼此都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慨。
抗战时,南洋华侨中小学校学生30余万,而教师严重缺乏。当时南洋华侨学校的教师多数来自福建、广东两省,因此,陈嘉庚先生便向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建议,在福建、广东两省各创设华侨师范学校一所。在他的建议下,国立第一、第二侨民师范学校终于1941年和1942年在福建和广东创办起来。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历经省一师、市二师、市三十中学等校名更改后,最终更名为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并立校训为“诚毅忠公”,以纪念陈嘉庚,发扬嘉庚精神。
此后,集美校友总会与陈嘉庚纪念中学密切往来。集美校友总会每年到广州参加广州集美校友会一年一度的年会,都到陈嘉庚纪念中学“探亲”,看望学校的师生,还给师生们开过讲座。纪念中学也多次派代表到集美参加各种纪念活动。
今年,集美校友总会和陈嘉庚纪念馆到陈嘉庚纪念中学,和纪念中学的领导商定:集美举办的“陈嘉庚图片展”等纪念陈嘉庚的活动,也将在广州巡回举办。为了搞好展览,双方还商定暑假在集美为纪念中学举行一期讲解员培训班。

“大家都知道广州有个‘陈嘉庚纪念中学’了”
讲解员班如期开班,陈嘉庚纪念中学来了16名师生,其中学生10名,由校长杜学君亲自带队。
陈嘉庚纪念中学校长杜学君说: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自更名后,努力营造宣传嘉庚精神的氛围,为弘扬嘉庚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把嘉庚精神的精髓“诚毅忠公”定为校训;校园内设有“嘉庚廊”,以“陈嘉庚改革精神”、“陈嘉庚倾资办学”、“陈嘉庚创业历程”等九个专栏介绍陈嘉庚生平;嘉庚廊前竖立嘉庚铜像;教学楼五个楼梯口的墙壁上,悬挂着用玻璃钢自行设计制作的五副大型浮雕,内容是《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诚—永不毁诺的铮铮傲骨》、《毅—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念》、《忠—永不动摇的爱国之心》、《公—永无止境的奉献精神》,让学生随时感受到嘉庚形象就在眼前;编印校本课程试验教材《嘉庚精神伴我行》。每一篇章都包括介绍陈嘉庚事迹的内容,又有让同学探究和思考的问题,富于创意。编印这份教材,旨在通过对陈嘉庚先生伟大精神与高贵品质的介绍,以及校本探究与践行活动的设计,引领师生认识嘉庚精神、崇尚嘉庚精神,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我们每年都在广州市举行‘嘉庚杯’最佳社团活动。这已经成为品牌。现在,大家都知道广州有个‘陈嘉庚纪念中学’了。”杜学君振奋地说。
陈嘉庚纪念中学的师生都以自己也是“嘉庚人”而自豪,都以自己有集美这么一个规模宏大、根深叶茂的远房亲戚而骄傲,而集美学校也以在祖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广州有这么一个念祖念宗、骨肉情深的兄弟而高兴。亲戚应常走动,越走动情就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