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陈嘉庚是倡议武夷山旅游开发的第一人

◎陈新杰

陈嘉庚对发展旅游业充分显示了其远见卓识。早在1950年代初,陈嘉庚就说,集美“不但成为文化区应使成为风景区”。他结合学校扩建,开始进行集美沿海线风景区的建设。在集杏海堤建成后,他做出了将杏林湾建成杭州西湖的设想,并命名其为 “南湖”,亲笔题字,镌刻石匾。与此同时,他认为厦门是发展旅游业的好地方,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在厦门投资兴建国际旅行社,以利经营国外旅游业务。在他的督建下,中国旅行社投资的鹭江大厦——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岛上首幢高楼,率先在中山路路口的鹭江道上耸立。

而更令人感叹的是早在1940年陈嘉庚便捐资倡议进行武夷山的旅游开发。

1940年9月,陈嘉庚率领华侨慰劳团完成抗日前线的慰劳活动后,回到福建。他由浙江龙泉进入闽北,经建阳、南平、来到崇安。9月29日陈嘉庚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县长、泉州人刘超然的陪同下,对武夷山的旅游资源进行考察。这一天的考察,陈嘉庚记下了《武夷山茶业之利》《大红袍名茶》《武夷风景颉颃广西》等四篇考察笔记。

这天上午,陈嘉庚由崇安县城来到武夷山下,沿途经过的山坡之间都是茶圃。在一半山间,在距离路面约十余尺高的地方,他看到了久负盛名的大红袍茶树。这大红袍茶树系多株丛生团聚,面积约七八十平方尺,每年产茶仅数斤而已。这里的山间通道,无论是主干道还是小路,路况都不好。主干道虽有多段铺以石阶,可仅三尺宽,且甚不整齐,较之古山石径相差甚远。陈嘉庚一行走过山间茶圃,来到九曲溪边,只见山峰林树苍翠秀美。山岩美丽,与桂林孤峭石山不同,但其妙雅可无逊色。陈嘉庚不禁赞叹道,武夷山经开发,必可称为“东方之瑞士”。

陈嘉庚乘竹筏沿九曲江顺流而下。每到一曲,都可见不同美景。竹筏顺溪流行驶了两个多钟头,只见两岸美丽奇特,青山绿水,互相辉映,较之阳朔有过无不及。陈嘉庚叹为观止,念武夷山风景不亚于所谓甲天下之桂林,如此佳妙,茶利又如此优厚,而沿途“几于鸟道难通”,决定捐资予以旅游开发。他随即告诉刘县长,愿捐一万元修建道路,用五尺长石板作台阶,请刘县长召工匠估值,够不够用,再写信告诉他。他先交了一千元作筹备费。

陈嘉庚回福建,走遍八闽大地,发现闽省国民政府“荷政猛于虎”,民不聊生,便为民请命并抨击省主席陈仪。陈嘉庚回新加坡后,收到刘超然的信,信中说,他已卸去县长之职,所收陈嘉庚预交的一千元寄存在某机关。此后,陈嘉庚再没得到任何消息,武夷山的旅游开发也就这样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