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让孩子讲中国的童话故事

◎筱芬

藏族的阿古顿巴乐于助人,蒙古族的巴拉根仓伸张正义,纳西族的阿一旦聪明机智……“六一”期间,一个个精彩的民族童话故事在集美古龙明珠的“快乐巴特故事屋”上演,这里正在举行“民族童话故事我最棒”趣味擂台赛。

“快乐巴特”是“快乐勇敢”的意思,快乐巴特故事屋是一种社区亲子服务体系,即邀请社区3-7岁的儿童进入故事屋,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画故事、编故事、演故事、DIY故事、故事擂台等一系列体验,挖掘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快乐生活,勇于创新。

收集童话故事700多个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听故事是3-7岁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为什么我们从小听的童话故事都是外国的,很少有中华民族自己的童话故事?”故事屋创办者之一、集美轻工业学校校友钱郁红认为,“应该让孩子讲中国的童话故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她到处搜集中华民族的童话故事。“近两年,我们收集汇编了700多个童话故事,从中挑出适合孩子们演讲游戏的故事,进行整理修改,正在制作童话故事绘本。我们还将尝试微信故事、有声故事、微电影等,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播。”

钱郁红从事青少年教育已十几年。在她看来,现在推崇的素质教育,在实施中往往偏离初衷,更偏向于才艺教育,技能教育。钱郁红说:“看着孩子们毕业后,大多缺乏创造力,职业能力格式化,我觉得很遗憾。” 她说:“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教育体系,寻找孩子们的六个法宝。”钱郁红所说的六个法宝,就是孩子们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沟通力、动手能力。“其实这些东西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只是我们没有找出来,用起来。”

我们都要向孩子学习

钱郁红的想法与合伙人沈煜曜不谋而合。沈煜曜来自台湾,到集美两年了,沈煜曜认为,“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更多时候,我们要向孩子学习。”在故事屋,有一种身份叫“亲辅师”,“亲”是亲和亲切对待孩子,与孩子平等,“辅”是引导孩子探索、发现、认同,“师”是要求亲辅师向孩子学习,而所有人再向亲辅师学习,亲辅师由毕业的大学生担任。在故事屋,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教“亲辅师”,这个游戏应该怎么制定规则,要如何进行。孩子们自己DIY编故事,亲辅师则在一旁配合辅助。“孩子才是这里的主人。在这里,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力、表达力。”

目前,故事屋有孩子30多名。对于这样的教育方式,家长何泽连表示,女儿到这里后,会讲很多故事,也经常自己编故事,变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