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镜中相会

◎马妮莎

“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自己为何而出发。”  ——纪伯伦

总会在一些古代恐怖小说里看到这种描述,在凄厉深夜下的大宅里,女主人公独坐梳妆镜前,屋外是骇人的电闪雷鸣,向宅内投放出道道闪光,女主人公猛然在镜子里面看到自己变成了一头青面獠牙的怪物。当然在一些香港恐怖片里也有这种场景,一些仙风道骨的高僧手持铜镜在各种凶宅内大肆作法,通过镜子找出鬼魂们的真实模样,从而将其制服。华人对镜子似乎抱有浓厚的情结。以至于目前仍有一些当代人习惯于在房间里外挂一面镜子。

这份对镜子的复杂情愫从何而生我们不得而知,但它确实是我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东西,人类需要面对自己,需要正视自己,从而矫正自己。镜子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工具,虽然无科学依据证明镜子有类似驱灾辟邪抑或是其他方面的功效,但是人类与镜子之间若有似无地存在的神秘关系经久以来,不难发现。那就是当我们与在镜中的自己相会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副人肉皮囊,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品格,通俗而言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我们总是逃避不了和自己会面,因为镜子无处不在,即便打破了现实世界中的镜子,也无法砸碎每个人内心的那面镜子,这正印证了那句古话:“人总是要跟自己面对面的。”

“罪恶是丑陋的,我却爱它,我爱堕落,我爱我的缺点,不是爱缺点的根源,而是爱缺点本身。”犹记得那年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段话,看完后觉得这种想法着实是令人鄙弃的好笑,谁知多年后再次想起便别有一番韵味,它叫做《忏悔录》。这是一段犯罪者的内心独白,现在再次看它让我很无力,无力于人类面对自身罪恶时的脆弱,与这个犯罪者相比,我们的内心是否更加的脆弱?我们有时甚至连面对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勇气都没有,谈何而来的忏悔呢?我们似乎口头上承认了我们犯下的一切错误,但是我们真的有把这份痛改前非牢牢扎根于心底吗?不仅约束自己,更约束他人。所以才有了发达经济下不断攀升的犯罪率,有了和平年代不断积攒的怨念,有了幸福生活下不断升腾的浮躁。抬头一看,我们在镜花水月之中安然度日,低头一瞧我仿佛在惶恐担忧之中痛苦挣扎,这时你还敢扪心自问一下,今天你幸福了吗?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一场关于国民劣根性的战争,他自己既是战士又是敌人,在拼搏杀敌的过程中他在每击倒一个敌人的同时也在活生生的同时给了自己一拳,直到合上双眼的刹那,没错,他认清了这个世界。他的死换来了全世界对他的赞誉。《美国怪谈》中的主人公本直到死后化为鬼魂才承认了自己犯下的错误并求得了家人的原谅。是的,无论在现实还是虚拟中我们都没有理由逃避真实的自我,逃避自己的魂。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青春是整个生命舞曲中最美妙的一段插曲,我们因青春而骄傲。集美学村,我在这里,你也在这里。每当从行政楼前的湖边走过,每当从食堂转角的穿衣镜前走过,我总是屏住呼吸,沉浸在面对自己的奇异感中,看着一路走来的亲密情侣和嬉笑打闹的同学们,默默走向了图书馆。在大学里,你又怀揣着什么样的犹如蝴蝶般绮丽的美梦呢?

青春,藏起初衷只剩苦衷;岁月,偷走如果只剩结果。年轻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真实想法呢?

 

附创作随想:

我们身边有很多追星族,他们模仿自己偶像的穿衣打扮甚至一切。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每当看到他们为了别人的一举一动而疯狂时,我总是在想,他们是真的从内心深处想要做这些事情吗?这篇文章希望能给我们留下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