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医院为93岁老阿婆成功进行直肠肿瘤经肛微创手术
◎李晓兰
近日, 93岁的陈老太因患直肠肿瘤,在集美医院(厦门市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经软通道肛腔镜微创切除手术。手术非常成功,陈老太现已能下地行走,过几天便能出院。据悉,这是福建省首例开展的经软通道肛腔镜微创切除术。接下来,集美医院胃肠外科将开展国内、省内软通道经肛微创手术培训班,推广此项技术。
一连8天没大便 查出直肠肿瘤
93岁的陈老太,发现自己连续8天都没有排便了,时不时还感到肚子胀、腹痛。家人带着她去村里的诊所。诊所医生检查后也没说她有什么问题,只为她开了一些泻药和止痛药。吃过药后,症状倒是改善了一些,肚子没那么痛了,大便也能排出一点。可第二天排便时发现大便带血,家人隐约感觉到病情没那么简单,急忙送往医院检查。
住院后,集美医院胃肠外科医生为她做了肠镜检查,发现她的直肠里有一个直径为将近5厘米的肿瘤,医生还怀疑她患的是癌症。进一步精确的检查没有发现癌细胞,确诊为直肠肿瘤,最好的方法是手术切除。
不需大动刀 微创手术可解决
“这位老人家不仅年纪大,且后背脊柱还有点畸形,这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不适合做腹腔镜辅助直肠肿瘤切除。”集美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刘忠臣说。
刘忠臣,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博士后。刘教授在闽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胃癌根治D3、D4手术、结肠癌扩大根治手术、直肠癌扩大根治手术、直肠癌功能性扩大根治手术,使胃肠外科消化道肿瘤开腹手术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福建省率先开展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手术治疗病例数、诊治率、成功率均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全科团队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决定为老人家做软通道经肛腔镜微创切除手术。
这种手术方式,是将软管固定在肛门,腔镜通过软管装置直接进入到直肠里,医生通过操作孔进行手术操作。成像系统可以提供高清立体图像,并可连接图像监视系统。充气和压力调节系统以充气动态保持较低压力扩张直肠,在图像上可清楚看到肿瘤位置、大小,并准确完成切除。
“虽然手术用的是微创技术,但还是存在许多风险,难度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但我们不辱使命,手术非常成功,基本没有留下创口,直肠部分创口也只有5厘米左右。”刘忠臣在术后说,术中发现直肠肿瘤比术前估计大,术前估计肿瘤直径为3厘米左右,但术中发现肿瘤直径竟有5厘米之长,多一厘米就多十分的风险。通道里的空间小,两把手术刀平行进去,没有角度可活动,手术难度大。值得庆幸的是术中出血不多,视线比较清晰,能准确完整地把肿瘤切除。
术后第三天,陈老太就能下床走动了,精神也不错。陈老太告诉记者,她现在感觉挺好的,肚子不会痛了,伤口也不痛,就是喝水以后肚子有点涨。
同样的病症 不同的手术方式
“这种病症,历年来经历了4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开放式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肛微创手术。”刘忠臣介绍说。在2000年以前,直肠肿瘤需要“开膛破肚”,要在腹部开一个25厘米左右长的口子进行手术;2000年以后,用传统腹腔镜处理,要在病人腹部打3到5个手术孔,每个孔约为0.5到1.5厘米,外科医生用专用的手术器械,通过这些孔道进入人体腹腔,完成相关的手术。
近5年来,实行单孔腹腔镜手术,通过在肚脐或者脐周做一个长度约2cm大小切口,把多个腹腔镜器械,包括摄像头、光源、专用手术刀等经单一孔道置入,浓缩在一个孔内,完成手术操作。
现今,经肛微创手术在国际上是一项领先的技术,美国2012年开始运用,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医院引进这项技术。经肛腔镜微创切除手术将内镜、腹腔镜和微创手术三种先进技术集于一身,有明显的优越性。
将展开培训 造福百姓
首例经肛微创手术的成功鼓舞了集美医院胃肠外科的医护人员。刘忠臣提出重点发展“消化道肿瘤的精确治疗”,研究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达到最准确、最适合、最精细三个目标,达到既要治好患者疾病,又要把伤害降低到最小的目标。
集美医院胃肠外科将开展国内、省内软通道经肛微创手术培训班,分为手术观摩培训班和动物培训班。其他医院同专业医生将一同到手术室观看手术操作全过程,了解手术操作的步骤和要点。然后,医生们将先在猪体上做试验,熟练手术操作过程。培训结业后,医生们便可从简单的手术始做起,积累手术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