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
◎陈经华
2011年6月22日,集美大学举办首届“南洋船务杯”陈嘉庚英语知识竞赛颁奖仪式。进入最后决赛的6位学生在颁奖仪式上用英语介绍他们学习嘉庚精神,践行“诚毅”校训的体会。他们是从全校6000多名2009级文科类学生和2010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中,经过为期近半年的层层选拔后产生的。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叶美萍在总结发言中对“陈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活动在全校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将有助于广大师生领会和践行嘉庚精神,有助于落实学校“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理念。
“陈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活动在集美大学开展还得从2006年说起。

1、从鳌园英语导游到“陈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立项
多年来,集美大学航海学院鳌园导游团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到鳌园为游客义务导游,介绍鳌园景点、集美学村、陈嘉庚,受到游客和主管单位的赞扬。在义务导游中,他们经常遇到一些外国游客,因为缺乏相关的英语知识,彼此难于沟通,他们迫切感到有学习这方面英语知识的必要。2006年,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学生鳌园义务导游团开始萌生在集美鳌园开展英语导游的念头。
学生们找到当时航海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车军,希望得到他的帮忙,请英语老师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资料。车军书记找到我,因为我是老航海,退休前是集美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我业余从事陈嘉庚研究、写作多年,是集美陈嘉庚研究会副会长。我觉得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便不假思索地满口应承。那时,集美校委会副主任陈忠信正在编辑一部英汉双语的大型画册《陈嘉庚纪念胜地》,请我翻译成英文。画册的内容包括《陈嘉庚传略》和《集美旅游胜地》两个大部分,这正是同学们急需的材料,我便把翻译好了的这两部分的英语材料给了导游团的同学们。
导游团同学们的行动重新点燃了我多年来的愿望之火。我是厦门大学毕业生,对陈嘉庚一直怀着崇敬和感激之情。我总有一个想法,如何把自己的专业和陈嘉庚研究结合起来。
退休前,我是集美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退休后应聘到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任英语教研室主任,兼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在诚毅学院党委开展的支部立项工作中,我向院领导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有关陈嘉庚精神内容的想法,得到肯定和支持。于是,我在自己所教的班级中,试着将陈嘉庚的故事作为英语泛读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是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统一教学大纲,大纲对学生达到的英语水平作出定量、定性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没有具体规定,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材。把陈嘉庚精神的材料融入英语课的正常教学中,符合大纲要求,符合英语教学规律,是可行的。试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在教研室支部会上介绍了领导的意图和自己的想法,建议以此作为支部的立项。经讨论,党员们一致赞成,把该项目定名为“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随后,支部立项又变成教研室的活动内容,制定了具体的计划,着手开展工作。
2、从补充讲义到正式出版教材
“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的第一项工作是编写英语教材。之前学校已经有中文版的《陈嘉庚精神读本》,但英语教材的选材和编写要遵循英语的教学规律,有自身的要求,要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要具备趣味性和教育性。有关陈嘉庚的资料浩如烟海,要从其中选取符合英语教学要求的内容,必须对嘉庚精神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领会,要编写英语教材要找到合适的英语材料,才能保证教材所用的英语的规范性,是地道的英语,而不是中国式的英语。
我和诚毅学院英语教研室老师开始了陈嘉庚精神的系统学习研读,从中寻找既有故事性又能体现嘉庚精神的资料,作为拟编英语教材的基本素材。在此基础上,由我主笔编写了有关陈嘉庚人生奋斗历程的故事十八篇,内容涉及嘉庚的艰苦创业、倾资办学历程,体现出嘉庚先生爱国爱乡、诚信果毅的伟大品格。教材定名为《陈嘉庚》,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也参与了编撰工作。教材的单词表、专有名词表和练习是由几位有硕士学位的老师负责编写的,黄少华老师负责统稿。
教材最初在诚毅学院以讲义的形式由教务部印发给学生,署名“诚毅学院外语教研室编印”。同年,在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清荣的力促下,该教材在外国语学院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补充材料印发给学生。在随后进行的集美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中,该教材得到专家的好评,得了分。2008年,集美大学庆祝90周年校庆,邀请百名陈嘉庚后裔组团参加。这百名后裔来自全球不同国家,操着不同语言,会说普通话和闽南话的是少数,但多数人可以用英语沟通。集大外国语学院派英语专业的学生当翻译,该教材起了很好的作用。这教材不仅帮助同学解决了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而且引起陈嘉庚后裔们的兴趣,他们中多人多次索要这本教材,认为该书“通俗、明了、好读”。
2009年1月,教材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教材包括《陈嘉庚传略》、《陈嘉庚的故事》、《陈嘉庚著述》、《旅游胜地》、《集美学校》等五个部分38篇。
当年,诚毅学院“陈嘉庚精神进入英语课堂”的立项以最高分荣获集美大学党支部立项优秀项目。
3、多方帮助,从试点到全面铺开
教材正式出版的第一年,也就是2009年,诚毅学院把该教材纳入当年所有新生班的英语正常教学中,并且要求:合理安排课时,作为考试内容,占合理的比分。
时任外国语学院院长的陈青松也积极推动这项活动。在他的努力下,当年就在集美大学文科各专业的新生中试点。之后,我从诚毅学院退休,陈青松从外国语学院退休后应聘到诚毅学院,接任英语教研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又继续积极推动陈嘉庚英语课项目。2011年,在陈青松和教研室老师的集体申报下,该项目被评为福建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
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也全力支持开设《陈嘉庚》课。2009年,中美合作项目的新生就开始学习一学年的《陈嘉庚》课,每学期18节,作为《英语泛读》的一个组成部分。
“陈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的活动自启动以来,一直得到各方的帮助。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取材于澳大利亚华人、著名的陈嘉庚研究专家杨进发所著的《华侨传奇人物陈嘉庚》,陈嘉庚的五公子陈国庆所著的《回忆我的父亲陈嘉庚》等专著。两位老先生对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分别表示同意无偿录用他们著作中的内容;陈嘉庚的嫡孙陈立人校阅了教材的部分文稿;集美陈嘉庚研究会、集美学校委员会、集美校友总会、陈嘉庚纪念馆都给予教材的编撰和活动的开展提供许多帮助和方便。
2010年,在林茂兴校友的帮助下,总部设在福州的南洋船务有限公司每年为集美大学开展陈嘉庚英语知识竞赛活动提供3 万元的专项资助;福建人民出版社也提供出版物为奖品,支持这项活动。
2007年,车军老师调到外国语学院担任学院党委书记。学院的两任党政领导班子对这项活动的开展都十分支持,学院先后组织三次陈嘉庚英语知识竞赛,并建立了有一定规模的题库。
现在,在集美大学,包括诚毅学院和海外教育学院,除个别专业外,所有的学生在入学第一年的英语课程中,都把《陈嘉庚》作为当年英语课的泛读教材进行教学。
几年来,到集美大学学习陈嘉庚精神,进行相关学术交流的海外学校、学术团体越来越多。2012年,菲律宾著名企业家陈永栽还特别要求,为他组织并资助到集美大学学汉语的菲华学生上《陈嘉庚》课。2014年,集美大学承办由福建省侨办组织的东盟政府官员研讨班,研讨班的内容之一是陈嘉庚和嘉庚精神。我用英语给他们讲了两个半小时的陈嘉庚,并和他们进行研讨。这对我来说,是挑战,但应该说,我获得了成功。应该说,如果没有多年来围绕陈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所作的铺垫,绝对没有这个成功。
我是英语教师,能在退休之后十几年中,和大家一道开展“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活动,是我今生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