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生态集美:青山绿水绕城郭

(林小芬)

                       
近年来,集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成立专门机构、编制专项规划,以厦门首个低碳示范区和灌口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为契机,构建绿色低碳、宜居宜业的生态环保新城。近日,集美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

青山碧水,处处焕发绿色生机

集美的大街小巷,处处焕发绿色生机。走进兼有世界各地园林特色风光的园博苑,人们可尽情领略“一园一世界”的无穷魅力。后溪镇的古厝老屋,红砖黛瓦,蔓延在院落里的藤枝,给人一种古朴而清新的感觉。村庄田园里没有车马喧嚣,只有风清月明、鸟语花香的宁静。走进灌口,你也能感受到盎然的绿意。富有魅力的瑶山溪、碧波荡漾的风景湖公园,绿树成荫的工业区、住宅小区,构筑出小城镇宜居、宜业、宜游的景象。

在集美区的各个角落,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四绿工程”和森林城区建设的成果,感受到集美区全面实施的中心城区绿化、生态风景林、绿色景观生态通道、绿色村庄及森林生态休闲等“五大工程”给城区带来的新面貌。三年来,全区累计新增绿地面积272公顷,预计明年新增绿地也可达120公顷。区政府在增加绿地面积的同时,注重推进绿化亮点建设,包括灌口风景湖公园、宁宝公园、集美新城中央生态公园、环杏林湾景观工程等。目前,集美区所辖范围森林覆盖率达45.8%,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97平方米。


青山绿水绕城郭。有青山,自然有碧水环绕。一向注重水环境保护的集美,将“碧水”工程作为再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和生态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加强禽畜饲养污染的治理、流域整治、生活污水处理、海域清淤等。2010年,集美区投入2.5亿元开展全区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以生猪退养换来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也确保了作为厦门重要饮用水源的石兜坂头水库的水质安全。“一湾两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达7.6亿元。工程包括污水截流、清淤护岸、环湾景观建设、中水回用、基础绿化、海堤开口设闸、排洪等七大工程,对杏林湾流域进行了综合整治。风景湖公园周边,环湖截污工程正在建设当中。该工程建设把生活污水集中到风景湖东南侧的“再生环保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的再生水被引到风景湖的上游,作为上游补水和公园绿化灌溉,实现了“中水回用”,既净化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目前,集美的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如今的集美农村,处处青山绿水,人们也用不着再为交通与卫生的不便而烦恼。区政府坚持生态创建与综合整治相结合,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目前,全区已建成21个省级生态村,创建率达100%。政府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推广使用液化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对18个新农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政府累计投入1.4亿元。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自来水覆盖率达99%。


集美的大开发、大建设,但空气质量没有因扬沙粉尘而降低。截至11月19日,集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优级率为47.84%。这得益于集美区始终狠抓文明施工,防治扬尘污染,并开展垃圾焚烧等专项整治的努力。政府还大力倡导“公交优先”的原则,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投入,这对保证空气的良好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今年集美新增公交线路27条,投入1.24亿元购置环保型的CNG天然气公交车和混合动力公交车203辆,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对空气的污染。


以新城为抓手,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

以高标准打造的集美新城,无论是在规划还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都凸显“生态低碳”的发展理念。新城核心区中部的中央公园,原来是一个小山包,设计者依山造园,不破坏原来的地貌。新城将保留原有的生态体系,并在核心区建构贴近自然的生态廊道,与大的生态系统联为一体。


在杏林湾滨水西岸,一栋白色小屋掩映在绿树花丛中,这是日处理5000吨污水的截流处理站。一条长26公里、环绕整个杏林湾的景观工程预计明年完工。沿着湾区海岸,有两条连续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沿途点缀着滨水栈道、亲水平台以及休息场所,为游人和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的舒适环境。集美新城核心区的“低碳”示范项目还包括低碳慢行交通系统、先进的清洁能源照明、统一的市政综合管沟、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等。


在建设生态型新城的同时,新城的产业发展也贯穿生态理念。集美新城产业与文教区相配套,在机械、电子、纺织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集美新城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物流商贸、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规划了科技园区、软件园三期等高新产业“孵化基地”,未来集美区将成为厦门市新兴的“产业高地”。


从八闽古镇到工业重镇,再到如今的绿色小城镇,灌口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中,找到了新的生机。去年初,灌口启动了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建设之初,领导就提出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筑物节能、城区能源中心、垃圾回收等多个领域进行低碳试点。灌口因此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评为全国第一批“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镇。


产业转型,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城市生态化,产业也要生态化。集美区在产业发展上选择自律,选择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注重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存量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推动结构减排。一方面,有关部门全力支持金龙、厦工等企业通过技术革新进行产业升级,积极推动企业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环保监控和查处力度,按照“扶优汰劣”的原则,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排污量、低产能、高投诉率的企业。


近年来,集美区重点培育生产性服务业,规范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扩规模、提层次、上水平。目前,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和厦门北站营运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大型发展载体进展顺利,中交、泛华等一批央企、民企准备进驻,设立区域总部,楼宇经济获得实质性发展。前场铁路大型货场、集美物流园、北站汽车物流中心、源香冷储等项目建设正在进行,现代物流基地雏形初显。万达商业广场、圣果院商业中心等的载体建设,将成为集美区域性购物中心。总投资360亿元的软件园三期一动工,就吸引了软件研发、动漫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等200多家软件企业入驻。


集美学村文化积淀深厚,嘉庚纪念胜地景区、园博苑、海水温泉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集美区致力于发展生态旅游,培育生态文化,举办年度盛会海峡两岸龙舟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已见成效。正在抓紧建设的国际马戏城,将为集美生态旅游增添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