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林敦煌:最美还是夕阳红

[香港] 杰

他出生于华侨家庭,一生克己奉公、乐观向上;他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从事体育教育近四十年,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体育尖子,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不忘母校,不忘校友,他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只为重温校园情怀,与师友倾心详谈;他家庭和美,心怀感恩,生活快乐,共享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他爱好文艺、吟诵弹唱样样在行,是一个乐享生活,感染他人的乐天派;他生活多姿多彩,他忙碌不暇;他享受忙碌,永葆年轻之心。他就是林敦煌先生——一位年过八旬的“常青树”!

为人师表六十年

1929年,林敦煌先生出生在菲律宾一个华侨家庭。他身为长子,父母格外重视。他要尽哥哥的职责,帮忙照顾好弟弟妹妹。由于家庭并不富裕,林敦煌的求学之路相当艰辛。“我读书的时候,家里比较穷,没鞋子穿,经常光脚去学校上课。”林敦煌回忆说。艰苦的磨练让这位有志青年更加发奋图强,并凭借优秀成绩考取了北京体育学院。在校期间,林敦煌先生不仅锻炼出一副好身材,同样也激发了自己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情。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北黄岗高中任教,两年之后,他到厦门,在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中学担任体育教师。他牢记陈嘉庚先生亲立的“诚毅”校训,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子。“我一直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为人师表,希望能够传达这份正能量给学生”。林敦煌先生如是说。

“我喜欢与学生们交流,在教他们体育技巧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组织活动能力。”体育课上,林敦煌老师的教学方法独特。他上课时重点突出,不但细心地讲解每项运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并亲自示范,还善于将智力游戏和体育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严厉是他的一贯作风。严师出高徒。他训练的14名学员,有13名因成绩优异,顺利被体院录取,超过当时厦门体校的录取记录。林敦煌先生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体育尖子,输送了廖国侨等多名优秀运动员,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说到他从事的体育事业,林敦煌先生总是很兴奋,乐于与他人分享他多年来的教学成果。他体育教学模式独具一格。他备课非常用心,每一堂课他都要花大量时间备课,要准备不同的体育活动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林敦煌先生在集美中学35年间,学校领导、广大师生对他认真负责的精神有目共睹,牢记于心。前后数十年,林敦煌先生奔走于不少城市之间,传授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与各地同仁分享自己的教育成果与心得。他无私奉献,乐在其中。

难忘校友 重温旧情

对许多在外谋生的毕业生而言,昔日的学生时光早已离自己远去,原来的老师、原有的课堂、往日的同学、朋友也都随着年龄增长与生活压力的加大而渐去渐远。除了工作,我们很难拿出时间与昔日师友聊天,倾情谈吐。林敦煌先生亦然。

“刚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时,同学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岗位上就业。大家都走得匆匆忙忙,没有时间道别,也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这样的离别实在是无奈和令人难过。四年的大学时光使大家成为很好的朋友,就此分离,大家都非常不舍。那时的通讯不发达,彼此很难保持联系。这成了我心中永久无法解开的疙瘩。”林敦煌先生说。

遗憾之际,重聚的机会终于来了。这让林敦煌先生喜出望外,他说:“我有一个同学留校,现已是教授。他和以前的同学们都保持着联系,他知道大多数同学的联系方式。他来过香港,我去拜访他。谈话间,我说出要组织校友聚会的想法。他表示赞同,回校后,积极帮助我组织策划这次活动。母校北京体育学院也大力支持。毕业后45年重聚,让我很开心。”

林敦煌先生的思友之心强烈。他写信、打电话邀请同学参加校友联谊会,准备联谊活动的具体内容。在林敦煌先生和母校的努力下,昔日的老师和同学共聚一堂,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往日朝气蓬勃的热血少年,现在个个都已成白发老人。虽然大家的容貌变了,但师生友情、同学的友谊依旧在”。重聚的欢乐解开了林敦煌先生心里郁积多年的相思疙瘩,也点燃了他为校友服务的热情之火。他奔走呼号,在组织各种校友会活动。他像一条七彩的纽带,像一条欢乐的常春藤,把一个个校友连结起来,在校友之间架起一座温馨而坚实的桥梁。为了友谊,为了校友情怀,他乐此不疲!

林敦煌先生退休后,卸下教育负担,但没有在家休息。他利用晚年时光来完成自己多年的心愿,——重聚学生时代的老师、朋友,重现当年读书时光。

1997年,林敦煌先生在厦门发起组织侨光联谊会,又是一个离别四十年之后的同学聚会。林敦煌先生马不停蹄地做着准备工作,老同学的联系、会场的布置、酒店安排、表演活动的准备,林敦煌先生安排得井井有条。来自四面八方的校友重聚,欣喜万分,对这次联谊会的成功举办印象深刻。

林敦煌先生做事认真。每次活动之后,他将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和感谢信寄到每位参加活动的老同学手中。同学们内心深处充满感激,纷纷回信,表示感谢。林敦煌先生把回信收集在一起,一封封认真地品读,得到一种快乐与满足。有位老同学在信中这样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句诗代表着我们这些久别重逢的老校友的心情。老同学相逢不相识,笑问尊姓大名啥。”这话幽默,却不难看出大家对再次见面的兴奋之情。

此后,林敦煌先生又发起组织侨光中学五十周年等多次校友联谊会。每一次校友重聚,林敦煌先生都有同样的感受。这位长者的晚年时光过得如此充实和满足,确实让人羡慕和佩服。

最美不过夕阳红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这支《夕阳红》是林敦煌先生最爱唱的歌。其实,林敦煌先生晚年生活也如同夕阳一样,充满异样的魅力!

“我对自己的晚年生活非常知足。我现在身体健康,母亲百岁高龄,依旧健康,我有个和谐的家庭,子女个个事业有成,孙女和孙子也学有所成,我还拥有一大批知心校友,我很开心”。这样的生活让人为之欣羡,敬佩。两年前,林敦煌先生刚庆祝过80大寿。一家人,热烈欢欣,其乐融融,为其祝寿。不久,又喜迎母亲百龄大寿。林敦煌先生定酒店,邀请、接待亲朋好友,准备上台发言的讲稿,忙得不亦乐乎。

“我母亲身体很好,走路还不用拐杖。家里的长辈都长寿,家人都健康”。常有人问林敦煌先生长寿秘诀,林先生说:“我觉得心态很重要,不要爱计较,适当运动。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喝杯清水,就去公园打太极,闲时喜欢弹琴”。林敦煌先生弹奏钢琴,手法娴熟,曲调动听。

积极的心态让林敦煌先生停留在年轻时期。他的生活品质很高,他很会享受生活。“我每周都要换被套,地板两三天就要擦一次,经常和朋友去KTV唱歌,生活很充实。”林敦煌先生的晚年生活精彩不断,一点不亚于年轻人。他爱唱歌,随时都可以为朋友高歌一曲。唱歌展示出他的别样人生。有一次,林敦煌先生去厦门参加侨乡会活动,他的热情与快乐给同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大巴上,林敦煌先生为大家即兴朗诵诗歌,演讲,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

林敦煌先生喜欢字画,在他家中珍藏着他喜欢的艺术佳作。他把每一幅书画都摆得整整齐齐,分门别类,毫不凌乱。虽已82岁高龄,林敦煌先生的记忆力非常好,仍能背出母亲大寿时的致辞;他思路不乱,口齿清晰。

这就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如今,林敦煌先生仍不忘旧友,他细心地将每位旧友的联系方式记录下来,闲暇期间就打电话与老友叙旧聊天。

人生最美不过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