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李月珠:10年退休,10年义工

 

[香港]朱悦礼

2013年1月14日晚,集美航海江俊波校友追悼会在香港红磡世界殡仪馆永康堂举行。上百名亲朋好友参加追悼会。集美航海香港校友会、香港集美校友会、香港集美中学校友会负责人出席并敬献了花圈。为这一切做安排的是集美航海校友李月珠。

2003年,李月珠从香港中银集团退休。退休后,她觉得自己还有“余热”,应该充分利用,应该充分发挥为社会做点事。她想“活到老,学到老。”“学有所用”,“各得其所”。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为社会做点事,可以学到新东西,感受新气息。

她发现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年迈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应该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困难、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急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看到这些,她心中萌发一种同情感。于是,怀着一颗为弱势社群做点奉献的爱心,一退休,她就投入义工工作。她先后加入了“保良局庄启程耆晖中心”、“圣公会将军澳安老服务大楼”,当义工队队员。

在老人中心服务,李月珠感到,要做好义工并不容易,重要的是要对老人有一颗关爱的心,处处关心他们,使老人感到有人在自己身边,关照着自己,让他们有亲情感、安全感。在香港有许多节日,除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洋节日圣诞节。正如咱中国的一句老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居老人在这个时候最容易产生孤独感。作为义工,每逢这些节日,我们都要配合有关单位探访独居老人,给他们奉献一份爱心,给他们送去温暖,使他们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使他们感到他们并不孤独,还有亲人在身边关心着他们。这样,他们对人就会感到格外亲切,心情就会变得愉快。当看到孤独老人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时,作为义工,李月珠感到自己的付出带来了收获,自己也随着老人家的快乐而快乐起来,感到非常欣慰!

做了十年义工,李月珠感到获益良多。首先,她体会到:以苦为乐,助人为乐,自己心情就开朗,这有益身心健康。李月珠把为孤寡老人服务当成自己为社会尽的义务,是自己的责任。只要有老人家求助,不管是炎夏酷暑,还是天寒地冻,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半夜深更,她都会毫不犹豫,立即出发。一次,一位90岁的王阿婆要申请综援金,相约在社会福利署见面。不巧,那天下着倾盆大雨,老人行动又不方便,只好坐轮椅,由家人推着走。李月珠怕老人家被雨淋湿,就打着伞替老人遮雨。他们按时到达社会福利署。到达时,王阿婆一点没有被雨淋湿,而李月珠浑身上下全湿透。社会福利署人员问她是老人的什么人?她说自己是老人中心的义工,他们大受感动。李月珠经常推着轮椅送老人到医院看病,帮助老人家。老人家很开心,对李月珠非常感激。她也感到十分的开心!她感到这就是助人的快乐和价值之所在。

又有一次,老人院一位83岁的老婆婆,要到机场乘飞机去外地探望亲人。她在香港没有亲人,自己行动又不便,要求李月珠和她先生王国波送她到机场。那天,刚好是星期天,俩夫妇背着行李,用轮椅推着她,送她到车站乘巴士去机场。在机场,他们为老婆婆办好登机手续,然后把她交托给航空公司服务人员,让他们负责推她上机。老人搭的是晚班机,他们回到家中已是深夜12点半了。他俩夫妇都是年届古稀之人,人老体力不支,都感到筋疲力尽。但想到老婆婆能如愿以偿地到外地同家人见面团聚,合家团圆,自己累点又算得了什么。老人高兴就是自己的高兴。想到这里,她们忘记了疲惫,也开心了起来!他们又一次感受到助人的快乐和价值。

弹指一挥间,李月珠在两个老人服务中心做义工,为老人家服务,转眼已经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间,她先后担任过普通话班、歌咏班、民族舞班、美食小点班的义务导师。这四个班,她共办了30多期,学员600多人次。为此,她获得全港义工总领袖董赵洪聘女士、曾鲍笑薇女士、社会福利署郑国威、余志稳、聂德全等三位署长、民政事务署、两个老人中心等有关首长、单位颁发的嘉许状、金奖状、银奖状、铜奖状、感谢状、奖牌50多份。这是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给她的荣誉与鼓励。她感到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心中踏实、快乐。

李月珠在“保良局庄启程耆晖中心”、“圣公会将军澳安老服务大楼”、将军澳茵怡花园互助委员会及香港集美校友会和同乡会从事义工十年如一日,她觉得服务社会、回馈社会是她应做的事,他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这些年来,她做义工,得到丈夫王国波的全力支持。她丈夫除了在家料理家务,使得她有更多的时间做义工外,还经常和她一起做。李月珠荣获的50多份奖状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李月珠说她要谢谢自己的丈夫王国波,也要感谢校友们的支持与鼓励。她决心再接再励,更好地为弱势社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