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难忘在大田求学的日子

 ○[马来西亚]涂学礼口述   涂建德整理

我是1938年从马来亚到厦门集美读书的,是集美中学高中第9组。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0月金门失守。1938年,日军进犯福建沿海,5月厦门沦陷,局势紧张。集美中学遭到战火的威胁,学校的正常教学无法进行,学生安全没有保障,思想混乱,不少人逃离学校返回南洋。学校从安全考虑,决定内迁。10月,陈村牧校董到安溪、大田、永安等地考察,并向校主陈嘉庚做了报告。1939年1月,经董事会讨论,校主陈嘉庚决定,将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并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联合职业学校”。

集美职业学校内迁大田共有集美水产航海、集商、集农三个专业,学生二百多人。大田地处闽中山区。战时,公路被破坏,车辆通行困难,教学设备大部份靠肩挑背扛。师生们自己背着行李走路到大田。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爬山越岭,艰难地行进。他们从来没走过那么远的路,吃尽苦头,但没有一人叫苦,坚持往前走,第二天赶到大田。

当时学校设在大田县城的文庙内,朱子祠、体育场都当成校舍。我们刚安顿下来,日本飞机就跟到大田。9月20日,日机六架在城区上空侦察。日机很猖狂,飞得很低,连膏药旗、飞行员都看得清清楚楚。飞机对着学校扫射,还投弹轰炸。在学校投弹五枚,炸塌好几间教室,一时浓烟四起。学生虽没人受伤,但课桌几乎全被炸毁。学校只好搬到玉田村。玉田县政府、玉田村村民对学校很支持,腾出祖祠供学校办学。村民和我们一起,连夜打扫。师生精诚团结,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双手把范氏二十多座祖祠修整成洁静校舍。同学们还铺路,修体育场。几天后,我们开始正常上课。同学们同仇敌忾,困难、艰苦更激励师生的抗日救亡热情和学好本领的意志。

玉田村周围森林茂密,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一派山地田园风光。陈村牧校董在集美学校以严谨治学出名。我们天天看到他那认真严肃的面孔。他严格地督导学生,希望同学循规蹈矩,努力学习。到了大田山区后,有的同学想:机会来了。陈校董,您在集美管得了我们,在山区你总管不了那么多了。我们几个同学趁机相约,到后山游玩。也真该我们倒霉,回校时刚好给陈校董碰到。陈校董虽然没有当场批评我们,但同学看到他那严厉的目光,都知道免不了挨修理了。果然,第二天早操时,陈校董再次重复强调开学训词,要求同学精诚团结,发扬固有精神,接受严格的训练,劳动重于运动。他勉励同学们:国难当头,抗战到底,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努力学习,人人把自己锻炼成为有作有的青年。我们都明白,陈校董希望我们认识到,大家同是“诚毅”的追随者,同是陈校主用血汗培养的学生,应该精诚团结,发扬诚毅精神,来报答校主倾资兴学的苦心,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社会。陈校董没有点名批评我们,但我们内心有愧,觉得无地自容。知耻近乎勇。此后,我们都能自觉地抓紧时间学习。

在集美职业学校,我读的是商科,课程有英语、国文、数学、经济学、商业概论、簿记学、银行学、货币学、财政学、审计学等专业基础和银行会计、商业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教材大多是高等学校的讲义。学生学习的任务繁重而艰巨,稍不努力就跟不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相当严格,除期中考、学期考外,平时经常有考查、几乎堂堂有作业。学校保持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们都能孜孜不倦地学习。

在学校我爱打篮球,是篮球队成员。我记得运动会上那首歌:一、二、三、四,大家齐步走,把鬼子赶出去;一、二、三、四,大家齐努力,把祖国建设起。

四十多年过去了,难忘集美学校内迁大田那段岁月。那时,生活、学习都很艰苦,但良好的校风和同学们严谨求学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社会精英。我回马来亚后从事商业,创办橡胶公司、汽车公司、旅行社。我开办的东美公司专营福建货物。这些公司为社会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我也因此获得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封赐的PPM勋衔。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我在德化瓷厂投资,发展生产,年利给国内亲人领取,为上丰修祖祠捐资。下次回家乡,我想修建公路和建老人活动中心。我曾在厦门公安局郑作华的陪同下到集美考察。郑作华抗战时任过马共某部司令,回国后曾任厦门市公安局副局长。我准备在集美买地,筹办公司,为社会作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