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嘉庚精神激励我为内蒙人民奉献一生

·洪子瑜

我于1943年至1949年在集美中学学习,恰逢30周年校庆。许多老师给我们介绍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的涵义,每天我们学唱校歌,这加深了我对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精神实质的理解。毕业后我有意识地将其作为学习、工作、为人处事的准则,作为座右铭。

高中毕业后,我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卫生专业,逐步了解预防医学在国家卫生工作的重要性。1952年暑假,中央卫生部组织防治梅毒工作队(简称“抗梅队”)到内蒙工作。过去由于国民党政府不关心牧民的疾苦,牧民缺少卫生知识,梅毒病流行,影响了劳动生产力,有的家庭甚至面临不能传宗接代的危险。参加这次工作,我受到一次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对内蒙人民产生了感情。

1953年毕业后,接受祖国人民的挑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被分配到内蒙乌兰浩特东郊区防疫站工作。初到乌兰浩特时,正是我们国家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的经济恢复期,生活还很艰苦。吃的是高梁米和玉米渣。北方冬日短,一天只吃两餐饭。对此,我这个新来的南方人,极不习惯。我的每一天都是在饥饿中度过的。生活上的不习惯,引起了我思想上的动摇。我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我下定决心,绝不当逃兵。因为我是陈嘉庚办的学校来的,我不能给学校、不能给嘉庚先生抹黑。这也是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给了我现在人常说的“正能量”。我决定留在内蒙古,为内蒙人民服务,为内蒙的卫生事业大干一场。

那年9月,呼和浩特郊区发生鼠疫。我和同事连夜深入疫区,在大小隔离圈内,开展灭鼠灭蚤工作,对发烧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集中观察、治疗。对近期死亡者,我们进行挖坟破棺取其生物样品化验,并进行流行科学调查。每一项工作都是一场考验,尤其是挖坟破棺取样,更是让人心惊肉跳。我时时想到老师的教诲,战胜了恐惧,经过15天奋战,消除了疫情,并获得卫生部的批准。

我们刚歇一口气,11月中旬,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地区发生了猩红热病疫。防疫站让我带8名人员前往协助工作。在当地领导的支持和卫生部门的配合下,我和同事们根据传染病防治办法,挨家挨户对疑似病人进行检诊消毒和预防性投药。我们在摄氏零下35度的恶劣条件下,苦战了一个月,终于控制了猩红热传播蔓延,完成了任务。

1954年初,国务院决定内蒙和原绥远省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我被调到包头从事工矿卫生工作。包头原是个皮毛集散地,要把这样一个小城市建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支援队伍恰似滚滚的洪流、夜以继日地开进包头。工地卫生成为紧急任务。为了防止疫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保证建设顺利完成,我和同事们制定了《工地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着手组织培训工地卫生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卫生检查,管理好工地现场和食堂卫生。与此同时,根据卫生部和国家建委指示,与有关部门合作,我们参与对新建和扩建厂矿厂址的选择,施工检查和竣工后的验收工作。我们还对日本、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厂矿的劳动卫生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消除卫生隐患。

1957年为贯彻国务院有关防治厂矿矽尘危害的决定,我们对8个厂矿进行矽肺调查。经4个多月的工作,检查了800多名工人,确诊了各期矽肺、煤矽肺及各类尘肺患者病例,为自治区矽肺检查开了先河。1960年,根据中央有关精神,我们又在全市进行普查,检查了5万多人,确诊各期矽肺患者,为矽肺患者调换工作,为离、退休人员劳动待遇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还组织对铅苯汞TNT和有机鄰等毒物进行普查,检查7000多人,确诊各种中毒病例。我们还根据包头市特点,进行嗓音震动等物理因素的调查。此外,我们还配合有关部门抓好防空降尘工作,先后在包头耐火厂、包钢耐火厂和白云矿区召开防尘工作现场会,推广经验。

在上述各项调查基础上,我们在全市建立了工业卫生档案,为以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先后举办各类型职业病防治学习班,各种毒物绘测学班10期,参加学习人数达500余人,培养造就了一批职防骨干,为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每次调查过后,我们都进行总结。我本人共写出调查报告和有关论文50多篇,编造包头市劳动卫生与职业资料7册,多次参加全国和地区学术交流。

我先后应邀兼任呼和浩特卫校、包头卫校和包头医学院的教学工作,担任9个班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教学工作,讲课300多学时。

我在内蒙从事卫生防疫工作期间,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特别是在同事们的协作帮助下,取得了一些成绩。1986年12月卫生部授予我“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母校的光荣,是嘉庚精神“诚毅”校训激励、教育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