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农校长的二三事

·萨兆钤
俞校长是我的前辈,也是集美学校的同事。他在水产航海学校工作,我在财经学校工作。单位不同,可他留给我的印象却十分深刻。
头一次和他近距离接触是1951年,在晋江专区教育局召开的会议上。当时,集美属同安县,归晋江专区管辖。集美各中等学校则属晋江专区教育局领导。那年,专区教育局在泉州召开所辖十个县的中等学校主要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有关文件。会议结束时,专区教育局局长王义廷作总结发言。他说:“在座中,有位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来的俞文农同志,他是位教师,又是位老校长,还当过万吨级大轮船的船长。不久前,他放弃了在国外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生活条件、不爱美金、也不爱金条和洋房,辞去船长,毅然回到他的母校,为国家培养人才。这种精神和抗日战争初期,全国各地爱国青年奔向延安,投身革命,同样可贵。因此,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话犹未了,场上掌声雷动。当时,认识俞文农的人没有几个,千百双眼睛在寻找着他。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场面十分动人。我向他示意:你站起来,向大家行个礼,表示谢意。他却一直摇头,不理我。散会后,他对我说:“我回母校工作,是我应该做的一件事,并不值得表扬。如果我站起来,表示谢意,那岂不等于我自己也这么认为了不起,值得表扬吗?”一位多么谦虚而又率直的人呀!这是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第二次是1954年11月间。当时,高等教育部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司,在北京举办全国各省市、各类中专学校校长讲习班,学习苏联经验。请苏联专家主讲、中文传译。由于学习时间长,内容丰富,业务性强,与会的人多,会场大,扩音器效果又不理想,偏远一些,就听不清。出于学习心强,谁都想抢先争个好座位。俞校长天天早上起床后,一定在早餐前,就先将笔记本、学习文件、乃至御寒用的围巾、帽子之类的东西,先放到抢到的座位上,“下订单”。一时争相效仿者众,传为美谈。
时在京的中侨委庄明理先生,得悉集美两所中专学校,有人前来学习。约我们两人到他家去,向我们了解学校近况。俞校长抓住时机,对庄老说:“目前,全国各地不少中专学校,除了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之外,还有一个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参与。他们向学校提供专业教学设备,通报新的专业信息动向,组织专业教师轮流下厂,熟悉生产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如此等等。这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很大。可惜,目前我们集美两所中专学校都不具备。”请求庄老帮忙,这足以见他当时已看出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迫切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返校途中,路经上海时,他对我说:“我是老上海,带你走走看看。”我求之不得,说着就出发了。上车下车又上车,走了一程又一程,走到一个地方,他说:“这儿是十六铺。”又说:“你一定没来过,我却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你别看这里不怎么起眼,却是个名闻世界的大码头,航运中心。”我们边走、边看、边谈。他讲了一件又一件自身的经历和一些动人的故事。
接着,又带我到另一个地方,那是集美水产航海学校上海校友会的原址。物换星移,校友会面目全非。他带有几分伤感的心情对我讲了校友会的历史和贡献。他说:“二三十年来,校友会始终秉承‘诚毅’校训,代代相承,不知道帮了多少校友的大忙,也不知道带出了多少杰出的校友。大家始终抱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团结一致,一起打天下。集美水产航海学校之所以能在我国水产界、航海界占有一席之地,校友会功不可没。其优良传统应该发扬光大。”时值严冬,他却激动得一身汗!
他动了情,也感动了我。我原以为他是带我去逛大公司,买礼品带回学校,送给亲友。万没料到,他给我上了一堂光荣的校史课。
此后,我们接触的日子比以前多了。那时,我住敬贤堂前面,瀹智楼单身宿舍。他每天下班必经我的住处。平日,打个招呼,走了。周末,则不时邀我上他家喝两杯。他海量,夫人又烧得一手好菜。两杯下肚,话就多了。其小女儿婉华,那时上集美小学,天真活泼,十分可爱,总是兜着她父亲身边转。一次,俞校长对我说:“你喜欢她吗?就给你当干女儿。如何?”我说:“我尚未结婚,怎可以收?”他说:“法律并无此项限制。我们做事情,只要不违法就行。”我无言以对,心中却暗喜!翌日,上厦门,买了一块衣料,送到他家去,大事就这样成了!
2010年10月,校友总会在集美福南堂庆祝校主创办集美校友会及其会刊《集美校友》90周年大会时,我和多年未见面的婉华,不期而遇。她拥着我说:“见到你,我很高兴!见到你,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喜极而泣,合影留念。
这样一位曾两度应校主之邀担任水产航海学校校长,一位难得的好校长,在“文革”中,竟遭迫害致死。冤哉!痛哉!(2012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