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蔡继琨的音乐人生(下)

走出国门饮誉中外

蔡继琨到重庆后,被聘为国立音乐学院顾问,后任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音乐教育社社长兼交响乐团团长、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兼职教授。抗战胜利后,他受命赴台湾,负责日军在台所有军乐器材的接收工作,并参加在台北举行的台湾省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以后,先后担任台湾省警备司令部交响乐团团长兼指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响乐团团长、台湾大学音乐系教授、台湾省艺术建设协会首届理事长等。这段时间,他先后为台湾省乐团指挥了29场的定期演奏会,还创作了混声四部合唱《爱国歌》、《台湾进行曲》以及用古诗谱写的艺术歌曲《忆家山》、《晩春》等,被人们誉为“台湾交响乐之父”。1949年5月,他被派往菲律宾担任中华民国驻菲大使馆商务参赞。

在菲律宾,他从1950年11月起先后被聘为菲律宾马尼拉演奏交响乐团音乐指导兼指挥、菲律宾马尼拉中央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马尼拉演奏交响音乐总监和指挥。其间,他在马尼拉指挥过21场盛大的音乐会。他的指挥艺术,曾受到菲律宾季里诺、麦格赛赛、加西亚、马卡帕加尔、马科斯等多位总统的多次赞扬。他先后获得“杰出指挥金像奖”、“优秀指挥及杰出服务奖”、“对菲国交响乐之贡献及慈善事业之劳绩奖”、“海光侨务奖章”、“颂扬奖”等。他先后参加了在马尼拉举行的东南亚地区首届音乐会议(当选为副主席兼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委员会主席)、国际音乐理事会第十二届国际音乐会议(代表菲律宾),在瑞典举行的国际音乐教育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音乐教育会议,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音乐理事会第十四届国际音乐会议(代表菲律宾),在日内瓦和维也纳举行的国际音乐理事会第十五届国际音乐会议(代表菲律宾),在台湾举行的亚洲作曲家联盟第四届年会(代表菲律宾)。他还以指挥家身份加入美国交响乐团同盟,作为该同盟的单独会员。国际友人说他是“音乐文化交流使者”。

在菲律宾期间,蔡继琨用清代诗人黄仲则的词谱写了《思乡曲》,乐曲时而婉转低诉,忽又高唱入云,一吐他对故乡的绵绵思念。这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这个时候的思乡写照。他和妻子叶葆懿同台表演《思乡曲》,一个演唱,一个指挥交响乐团伴奏,传为佳话。当时,叶葆懿是菲律宾东方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讵料,这位与蔡继琨幸福相伴了35载,而且年方60岁的爱侣,竟于1974年12月31日遽然去世,这使天性乐观的蔡继琨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

 

变卖家产回国办学

 “文革”后的1980年,集美学校校友会恢复活动。1983年10月,蔡继琨应集美校友会和陈村牧先生的邀请,从海外悄悄地回来,参加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70周年的活动。当时,他还考虑到在台湾的社会关系,觉得不方便在公开场合多露面,所以连老朋友请他照相都被他谢绝。他说:“只要心照,不必身照”。据事后得知,蔡继琨这次回来,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各种麻烦接踵而来。面对这种情况,他快刀斩乱麻,同所有反目者决裂。他还对一位国民党元老、老上司说:“这次我回去看了,共产党并不可怕。都是中国人,都是同胞嘛。”

1985年11月,他再次回大陆。他上次回来,曾经到陈嘉庚墓前向校主行了三鞠躬大礼,并默默地说:“校主,我一定会再回来的。”他这次回来,第二天就驱车到集美鳌园,站在校主墓前三鞠躬后,便大声地说:“校主,我又回来了!”言罢,他站到了鳌园的最高处,眺望金门。他高兴地对同行的人说:“我过去从哪边看过来,今天从这边看过去,结论都是祖国一定要统一!”这次回来,他没有什么顾忌,主动同各界人士接触、照相,到母校集美师专和厦门大学讲学,到福州、泉州等地考察音乐教育和社会文化事业。

1986年2月,他第三次回国。在集美学校校友会名誉理事长陈村牧的陪同下,参观集美学村的各所学校。他被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在接受聘任的欢迎大会上,他说:“我会回来讲课,但不要报酬,路费自理。”后来,他还接受了华侨大学、福建师大、安徽师大以及长春、哈尔滨的院校和音乐团体的聘请,他照样是“不收报酬,一切自费。”他说:“我是炎黄子孙,去国数十年,对国家无贡献,此番回来,区区报效,微不足道。”1987年12月,他应福建省文化厅和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担任了由福建省歌舞剧院乐团、福建艺校、福州歌舞剧团联合组成的交响乐队的指挥,半个月时间,在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地连续演出了12场,场场爆满,“魔棒一举惊四座,倾倒数千音乐迷。”

那几年,他年年从国外回来,探寻社会音乐的普及与提高。他说:“很多小国家都办了音乐大学,我们连一所也没有。很多大学的音乐系,也只是培养师范类的音乐人才,这怎么适应社会文明建设的需要呢?”因此,他决心再展当年创办福建音专的雄风,在福建再办一所专门培养音乐人才的学校。

1989年3月,经省教委批准,由他与福建师大、福建艺校、厦门大学、集美师专、泉州教育学院联办的私立福建社会音乐学院成立了。这个学院的任务,一是对全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及社会音乐文化干部进行岗位培训;二是对在职音乐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三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课余专业训练。为了办好这所学校,他把在菲律宾的别墅、汽车等通通卖掉,并辞去马尼拉演奏交响乐团终身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等职务,带着11箱珍贵的乐谱,毅然回国定居,效仿陈嘉庚,不惜毁家兴学。

 

创办了全国首家民办音乐学院

蔡继琨回国定居后,天赐良缘,得与刘秀灼女士喜结连理。刘秀灼是当年福建音专的校友,后随校转入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曾师从苏联音乐理论家克•尼•德米特列夫斯卡娅,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兰州艺术学院、甘肃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任教。当时,她是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蔡继琨回国办学,一路走来,都得益于她的辅助。后来,她还成为蔡继琨音乐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维护者。

蔡继琨创办了福建社会音乐学院后,被董事会聘为名誉院长,并暂兼任院长。这时,他当年的成名之作管弦乐《浔江渔火》,已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1994年4月,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海外热心人士李尚大、吕振万、蔡松芳、黄呈辉、柯成焕等支持下,他把福建社会音乐学院发展为福建音乐学院。这是中国首家民办的音乐学院,校址在福州市仓山区首山村。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建了吕振万楼、黄呈辉楼、慈山楼、蔡章纪念堂、李刚堂、川龙楼、正丰楼,充分满足了教学和生活用房的需要。学院开设声乐、键盘、管弦乐三个专业,都是请省内外两台(讲台、舞台)的名师执教,追求一流的办学质量。1999年,学校被评为优秀民办学校。2004年,学校又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1999年,学校挂靠国立华侨大学,开始招收本科生,学校上了一个档次。

蔡继琨决定回国定居办学的时候,已至耄耋之年。但是他从不言老,从学校规划到筹划经费,从征地基建到配置设备,从专业设计到聘请师资,从学生教育到生活管理,他亊必躬亲。为了募集资金和罗致人才,他曾十几次奔走京都,穿梭欧美、东南亚。为了保证基建的进度和质量,他大热天穿着短裤打赤膊上工地。有一次,发现工地上没有茶水,他就叫人扛来几箱碑酒,让工人休息,跟他们一起边喝边聊。他是董事长、院长,又象基建处长、工头,风风雨雨,工作起来不要命。他身边的人怕他身体顶不住,常劝他身体要紧,可他却乐呵呵地说:“老年人工作越多就越会返老还童。”

蔡继琨常说,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位对他有过重要影响的长辈,一位是他的母亲,一位是集美母校的校主陈嘉庚,还有一位是他的老上司爱国将领陈仪。他说,我们敬爱的陈嘉庚校主爱国爱乡、倾资兴学,为我们树立了诚毅精神。所以蔡继琨为福建音乐学院制定的办学方针是爱国第一,品德第二,专业第三。他为学校制定的校训是“修德养艺,自强不息”。他规定学生考试要达到70分才算及格,69分还得补考。他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和习惯养成也是全力关爱,严格督导,而且身教重于言教。他常到膳厅观察学生用膳的情况。有一次,他看到学生吃馒头时,把表面的皮剥掉丢在桌上,他就走过去把它捡起来当着学生的面吃下。这个学生连忙站起来向院长检讨说:“我错了!”此后,“不浪费一粒粮食”也成为这所学校的良好校风。

蔡继琨从早年办福建音专起,就提倡开门办学,重视社会实践。1997年、1998年的寒暑假,他曾三次率领福建音乐学院的30多名师生,冒着严寒和酷暑,“送音乐下乡”,到龙岩巿的长汀、连城、上杭和宁德市的福安、柘荣、福鼎,以及三明市的三明、永安、宁化、建宁、泰宁等地的革命老区,进行慰问演出。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如此不辞辛劳、以身作则地践行自己的办学方针,确实难能可贵。

蔡继琨办学,不仅自筹办学的一切经费,而且还按全省民办高校同类专业最低学杂费的标准来收费。他说:“办学不是做生意,不能高收费。”当时国家对民办学校还有民办公助的政策,但他却坚持不要政府一分钱的补助。他在艰苦支撑福建音乐学院的同时,还筹资建立了多项音乐奖金,对优秀的音乐人才进行奖励和资助,17年间共奖励、资助了522人次,总金额达45.8885万元人民币,对繁荣本省的音乐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蔡继琨爱校如命,也为校累倒。2004年3月21日21时30分,他闭上眼睛后再也没有张开了。此后,蔡继琨生前亲自聘任的兼职院长,大部分时间仍在北京的原单位,学院的继往开来的重担自然就落在蔡继琨的夫人、常务副院长刘秀灼身上。她依靠以庄善裕为董事长的董事会,竭力支撑了6年,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均有扩大和改善。但是,由于校园达不到500亩、办学总资产达不到3亿元以上等方面的原因,学院终于2010年4月,与闽江学院音乐系合并,成立了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致使从这所学院毕业的990名学子,在痛失了校主的6年后,又失去了至亲至爱的母校。

 

他感动了福建

蔡继琨创办福建音乐学院亲任董事长兼院长的时候,已经82高龄,是全国最年长的大学校长。他在办学过程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是以耗尽自己的心血来应对的。他到了96岁还在办学,他还想把音乐学院办成音乐大学。他的办学精神和事迹,在国内曾被许多报刊和媒体报道过。

1999年12月16日晚,他在福州大戏院举办了一场“蔡继琨教授百龄开一交响音乐会”,这是他告别交响乐指挥生涯的最后一次演出。为了祝贺他的这次演出,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还发来贺电。两个小时的演出,他连续指挥乐团演奏了祖佩的《轻骑兵》序曲和《诗人与农夫》序曲、伊凡诺夫的《萨达尔的巡礼》、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等六部世界名曲。他挥动着“魔棒”,犹如指挥千军万马。正如一位听众对他说的“你不是将军,但比战场的统帅更具魅力。”其实,在这场音乐会之前,他已经带着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在泉州、厦门和华侨大学、集美学村连续举办了4场“百龄开一”的音乐会。一位年逾90的老人,尚能如此外出奔波,而且场场亲自指挥,这在中外的音乐史上也属罕见。

他的性格很倔强,但也很善良。1997年11月的一个早晨,他带着学生到院外跑步,突然被一个驾摩托车的商贩撞倒,在医院治疗时,他不仅劝师生不要为难这位商贩,还劝告这位商贩以后行车要小心,并拒绝了这个商贩要为他支付的医疗费。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学校周围的许多老百姓知道后,都说福建音乐学院的蔡院长是菩萨心肠。

2004年2月,由中央电视台、福建《海峡都市报》、福建省福利彩票中心共同主办的“福彩杯•感动福建”2003年度十大人物评选,蔡继琨是高票者之一,被选为感动福建的人物。此前,他还荣获过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终身荣誉勋章”和美国国际杰出人物中心为他颁发的“卓越成就人物证书”。

蔡继琨传奇的音乐人生,给我们留下的是永不消失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