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毅在印尼传承
诚毅在印尼传承
·[香港]曾若卿
百年前,著名的新加坡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本着“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予救国,其理甚明。” 的理念和动机,在家乡福建集美办起了集美学校,免费让许多家境清贫的学生完成学业。校主认为“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他一发而不可收地在集美办起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师范、财经、航海等大中专学校,并在厦门创办了厦门大学,这些学校形成了一条龙的教育机构,这在国内也属仅此一处,别无其他。百年来,在集美学村受教育的学生数以十万计。
我的启蒙学堂印尼泗水华侨小学的校长庄信群与夫人李湘莲、教务主任郑君直等老师均受过陈嘉庚校主提供免费教育的恩泽,毕业于解放前的集美师范学校。他们先在国内执教,后到印尼泗水从事华侨教育工作。三年前,我应邀回印尼泗水协助举办母校80周年校庆活动的会刊编辑工作,看到一本泛黄的《十年的华小》纪念特刊,这本书历经了70个春秋、且安然躲过封校浩劫,实属难得。从这本《特刊》我全方位地了解到母校的发轫端末。这本书清楚地记录着学校主要管理层人员都是来自集美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特刊》里,我还意外地看到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林森、蒋中正、孔祥熙、于右任等所赐的墨宝,也看到了时任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的题辞。在心灵被激荡的瞬间,我拥抱着震撼与感动,原来我的小学和中学12年的求智阶段,都一直在间接或直接地接受着“诚毅”精神的光照,我真幸运。
日寇追捕中舍身护校主
在征稿中,我收到了校长庄信群的子女们和教务主任郑君直之长子的文稿。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忆起1942年日本大举南侵新加坡和印尼时,华侨小学为了不沦为日式教育之所,被迫停办。校长带领全家和老师到笨珍(Punten)乡下暂住。校长的长子庄严时年仅十来岁,因时局动乱而失学,只好在家里帮着养鸡养鸭。每捡到鸡蛋、鸭蛋时,他心里都美滋滋地盘算着明天将有蛋可吃了。怎知隔日起床,发现竹箩里的蛋不翼而飞了。他感到纳闷,问家长,得到的回答是“送人了!”说完了事,再没有透露别的。但小孩常见父亲天没亮就拎着包袱出门,天黑又带回旧衣破袜让母亲洗涤缝补。父亲的行踪在小孩心里攒凑成一个大大的问号。日本投降后,他才从大人口中得知,那时期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为躲避日军追捕,在他们所住的笨珍附近匿居。庄校长和郑君直老师等都是集美校友和厦大校友,他们竭尽全力保护和照顾校主。在日寇残暴的白色统治下,是什么使集美和厦大的校友如此冒灭门诛族之风险去保护校主呢?正如庄严学长文中所书:“陈嘉庚老先生高风亮节、舍财兴学的精神感动了大家,使校友们不顾危险,舍身相护,用行动来报答校主的恩泽。”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陈嘉庚校主的个人身份公开了。在陈校主等待回新加坡之时,庄信群校长带着三个子女到玛琅去拜见校主。之后,庄严学兄回国负笈,在清华大学机械系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机床厂工作。
1956年春天,陈嘉庚老先生在黄丹季先生(日据时期曾舍身护救校主的厦大校友)和其他人员陪同下,路经上海时,驱车来到机床厂看望和勉励庄严学兄。他们用闽语对话,厂党委书记听不懂,也猜不透大名鼎鼎的国家领导人陈嘉庚老先生何以屈尊来到一家工厂探望一名技术工人。他大惑不解,问庄严其中的奥秘。庄严学兄将老一辈的渊源一一道出。
1961年8月陈嘉庚先生在北京辞世,庄信群校长在泗水组织厦大和集美的校友为校主隆重地举行追悼会。追悼会灵堂两侧悬挂的挽联写着:八年支持抗战向往延安堪称华侨旗帜,一生奔走教育发祥集美无愧民族光辉。这是一帧留有岁月斑驳痕迹的历史照片,是如今仅存的这方面的历史文物,它清晰地记载着集美学生与校主之间堪比骨肉亲情的那份情愫。
“诚毅”精神 异国生晖
集美师范毕业的优秀校友在异国他乡甘为人梯,在育英才的侨教事业中,将集美学校“诚毅”校训的精神融汇在办校的事务中,传承给海外的莘莘学子。华侨小学是一所没有董事局财政支持、只靠学生缴交的学费和社会贤达的捐款来支撑的学校。学校既要稳定学校的优秀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又要考虑财政收支不能失衡。学校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地维持着。为了得到侨众的信任和支持,庄信群校长在《十年的华小》总结中说到“惟有本着毅力去应付一切困难,用精诚来引起侨界的同情”,“我个人和内子力避兼管财务,而由他人掌管,每月结册,向赞助者报告”。学校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仿效陈嘉庚校主,对贫困生给予免交学费的优惠,费用由社会热心善长捐助。因为信誉好,学校越办越起色,泗水侨众好评如潮,家长纷纷将幼儿送进华侨小学接受启蒙教育,最盛时期,学校上、下午班学生总人数达3000多人。学校对其他学校也有相当的影响,他校校长经常组织教师前来观摩。1966年,因时局有变,学校被迫封校,庄信群校长己在华侨小学任职33年。庄校长治校有方,我们从中看到当年集美师范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诚毅”校训的精神,通过集美师范毕业生的传承,在异国教育界大放异彩。
百年的教学实践足以证明 “诚毅”是教导学生为人处事的唯一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