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难忘俞校长的教诲

 

离开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近六十年了,我仍想念着母校,想念着老师,想念着俞文农校长。

1951年我考入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学校(简称“高航”)。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高航停办。高航航海科3个班,并到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我这个班,编为航29组乙班。

1952年8月底,我从福州到集美报到,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开学典礼上,俞文农校长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陈嘉庚校主倾资办学的事迹和“诚毅”校训的含义,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

俞校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平时我们在校园里或校外与俞校长相遇时,他总是微笑地同我们点点头,极其亲切。他知道我是高航过来的,问我来集美习惯吗?有什么困难?问寒问暖,关怀备至,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俞校长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工作繁忙。但他还兼任教学工作。他知识渊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班的《避碰》课就是他亲自讲授的。国际海上避碰,有许多规则、条文,要死记硬背,内容枯燥无味。俞校长在国际远洋巨轮上当过多年船长,有丰富的航海驾驶经验。他讲课时声情并茂,充满激情,生动有趣,常常设计许多场景,像讲故事一样,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他授课时,教室里总洋溢着欢乐的笑声。生动的教学,形象的比喻,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很容易记住了那些规则和条文。俞校长还给我们讲了许多他当船长的故事,我好羡慕。当时我就想将来也要像俞校长那样,当一名新中国远洋巨轮的船长,乘风破浪,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俞校长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如沐春风。解放初期,福建是前线。我来集美学校之前就听说国民党飞机曾经轰炸集美学村,有多名师生在轰炸中遇难。

我在学校时,校园上空经常有国民党飞机飞过,破坏校园宁静的学习环境。那时校园的气氛比较紧张,校区内有许多防空壕,学校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决定成立救护队。俞校长非常重视,亲自组建和督促救护队的工作。我是救护队队长,俞校长经常来检查、指导救护队的工作,如救护队的装备、急救用品、药品、担架等是否齐全,救护工作的培训情况。他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他还亲自给队员做示范动作。队员们很快地就掌握了救护技能。

国民党飞机通常是白天来骚扰,正是我们在教室上课的时候。为了避免师生意外伤害,防空警报一拉响,全校就停止上课,老师和同学们立即跑向防空壕。俞校长为了老师同学的安全,总是催促大家尽快离开教室去防空壕,他自己总走在大家的后面,最后一个进防空壕。

1954年,我毕业后,服从組织分配,到部队当兵。五年后,我们集体转业技术归队,到交通航运部门工作。我重新学习航海业务,苦练英语,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往上提,当了船长,圆了我的梦。

教泽绵长,师恩永记。在航海学校学习的两年时间里,俞校长给了我一杆为人的标尺,让我自己天天去丈量;俞校长给了我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处处有学习的榜样。俞校长是我往后的人生道路和事业的楷模。当了远洋船长后,我始终牢记俞校长给我们讲过的“诚毅”校训和俞校长“当船长要胆大心细,要安全航行,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教导,忠于职守,把船舶和航行的安全,把国家的利益看得比自已的生命更重要。

我在天津远洋公司“金平轮”当船长时,1976年12月8日,船在苏伊士运河行驶时,被一艘意大利挖泥船玛丽亚·路易斯号碰撞,发生了一起事故。我方船东和保险公司与对方协商。为了表达我方的诚意,我方主动提出愿意承担三分之一的责任。而对方却把我方主动让步看作示弱,强求我方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赔偿三百万美元。对此,我方坚决不予接受。协商不成,中国人保总公司决定把此案提交英国高等法院海事法庭审理。在法庭上,我理直气壮地摆事实、讲道理,以主要的原始文件、详细的航海日记和车钟记录等为证,把当时两船相撞的实际情况,作了真实而充分的陈述。1983年3月11日英国伦敦高等法院判决,英国海事法庭法官巴里·希恩当庭宣读判决书:中方胜诉,对方承担百分之百船舶碰撞责任;我方获得对方付给百分之百的赔偿金。

英国高等法院海事法庭对同时航行的两船碰撞案件判一方应负百之百的赔偿责任,在英国以往的海事案例中还是罕见的。

英国海事法庭法官在判决书中写道:“金平轮船长是一位给人印象深刻、聪明,合格的船长。他了解自己的职责,严格管理自己的航船,是一位忠诚老实的人。”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消息。这个判决,在英国海事律师界和保险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1983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天津远洋公司坚持原则,打赢国际海事官司,维护国家声誉,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报导。北京各大报纸也刊登了相关消息。1983年5月8日,香港《大公报》以“获百分之一百赔偿案例罕见,中国金平轮伦敦胜诉始末”为题作详细报导。

“金平轮”碰撞案的胜诉,是我国第一次将船舶碰撞责任的法律纠纷提交英国高等法院海事法庭审判,并获得全胜的第一个典型的案件。它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声誉。

这场赔偿问题斗争的胜利,完全应归功于母校俞校长和老师们的培养教育,是俞校长和老师们的言传身教,给予我战胜困难,敢于斗争的勇气,是“诚毅”校训,让我拥有维护正义的精神支柱。

俞校长,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您的教诲,永记我心。

(本文作者:黄康,原集美水产航海学校航29组乙班校友,天津运洋公司、香港远洋公司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