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坐在诗歌田垄上的村姑
·蔡天敏
我在集美中学工作、生活了七年,深感集美学村的婉约妩媚,我爱她那村姑般的秀美,我尤其喜爱她在夏季的热烈与飞扬。
当仲夏到来之际,美丽的凤凰花开满了整个厦门,而熏着南风的集美,充满着驿动的心和热烈的诗情,等待着一年一度的诗歌盛会,等待着在端午时节和爱国诗人屈原的心神对接。在粽子飘香的日子里,集美,仿佛坐在诗歌田垄上的村姑,尽显她那迷人的风采!而在集美南岸一线,也就集结了无数的诗人,有名的、无名的,都来观赏农耕时代的风雅之事。龙舟池畔,游人如织,那一把把遮阳的花伞,慢慢游走在这石板路上,其画面如蜡染似地,每个人都古典味十足。
当然,这古典的雅致与韵味,首先来自于南岸沿线的古典建筑和一个个画亭。道南楼、黎明楼、南薰楼、延平楼……飞檐,斗拱,歇山顶,燕尾脊,“穿西装、戴斗笠”……一座座琼楼玉宇似的楼阁,将美丽的姿影,倒映在龙舟池和两个大小不一的泳池里,水中的鱼儿在绿绸般的池水中自由自在地悠游着。那时,龙舟池的南畔栽着一大片的木麻黄树。我和同事们喜欢在晚饭后绕着龙舟池走一遭,最爱溜达的就是这片树林子了。那树们都长得十分地翠绿茂盛,小鸟在林子间啁啾着,麻雀、海鸥、燕子、信天翁,正在霞光中觅食或者归巢。海滩上,几个穿花衣服的小姑娘,正提着一只小篮子在铲着海蛎、捡拾着海螺和花蛤。她们穿著花哨,在褐色的滩涂上格外显眼。在没有“电捕”的时代,这里鱼欢虾叫,一派水族兴旺的景象。要是在挂有月光的南风之夜,手握一只手电筒,趁着退潮,踩上石旮旯,手电筒往石头上一照,嚯,那湿漉漉的小礁石上,立刻涌来一队队螺阵。海螺们趁着柔和的夜色进食,似乎在享受着大海的宁谧与富足。
集美就是这么一种充满宁谧安详的地方,也是诗情四溢的地方。在我的想象里,楚国的屈原爱在龙舟池边披发吟赏,唐代的杜牧也爱这集美的晚霞,这里的晴日就是徐志摩的康桥,这里的雨天就是戴望舒的雨巷。人间有此美景,夫复何求?在城市处处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时代里,集美就像个村姑一样,静美在水湄一隅,展示着她的万种风情。
尤其在赛龙舟之日,集美云集着四方游客。龙舟池畔,围人如堵,彩旗飘飘。艘艘龙舟,骑池而立,林列一排,龙头交颈,似在寒暄。号令一下,桨落浪起,锣鼓喧天,舟冲碧波,如梭如箭。水中舟手个个奋力,岸上观者声声呐喊,那热烈的气氛,和五月的骄阳相映成趣,连池旁木麻黄树上的蝉儿也在鼓噪欢娱。
五月的集美,就是如此这般地热烈与飞扬,她是略施脂粉的村姑,静静等待着八方游客前来,共同祭奠着一颗伟大的爱国灵魂!